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部首

异体字

部首 氵

部外 3

总笔画 6

江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扩展B U+23C85

左右结构

441151

五笔

郑码

igng

vbz

部首 氵 部外 3总笔画 6

统一码 23C85笔顺 441151

𣲅 基本解释

© 汉典
【巳集上】【水】 江·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江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𣲅”字头,请参考“江”字。)
【巳集上】【水】 江·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又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又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又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又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又【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又名江魚爲公魚。

© 汉典
【卷十一】【水】

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𣲅”字头,请参考“江”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聲。古雙切

『說文解字注』

(江)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蜀郡湔氐道、二志同。前志曰。湔氐道、禹貢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東南至江都入海。過郡九。行七千二百六十里。今本九作七。行七千作行二千。今依徐鍇所引正。過郡九者、蜀郡、犍爲、巴郡、南郡、長沙、江夏、廬江、丹陽、廣陵國也。湔氐徼外崏山、卽禹貢岷山。封禪書謂之瀆山。李膺益州記謂之羊膊嶺。今四川龍安府松潘㕔卽松潘衞衞北二百三十里大分水嶺是也。流經茂州、成都府、眉州、嘉定府、敘州府、瀘州、重慶府、忠州、夔州府、湖廣之宜昌府、荆州府、岳州府、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江西之九江府、江南之安慶府、池州府、太平府、江寧府、鎭江府、常州府諸境。至北岸通州、南岸蘇州府昭文縣境入海。此禹貢漢志所謂北江入海也。从水。工聲。古雙切。九部。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部首
    1. 沮
    2. 浲
    3. 潛
    4. 㴉
    5. 瀱
    6. 溚
    7. 澚
    8. 沣
    9. 淭
    10. 㶌
    11. 澐
    12. 洬
同笔画
    1. 戍
    2. 州
    3. 圬
    4. 杂
    5. 屸
    6. 䢵
    7. 列
    8. 丢
    9. 地
    10. 巟
    11. 劤
    12. 㢩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