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wéi

ㄨㄟˊ

部首 韋

部外 0

总笔画 9

简体 韦

回 違 韦 𡙝 𡚈 𣍄 𥀊 𥐄 𥐅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7CB

上中下结构

521251152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nhkh|nkgj

dmrq

xjmb

47506

拼音 wéi

注音 ㄨㄟˊ

部首 韋 部外 0总笔画 9

基本区 97CB笔顺 521251152

通

韋 基本解释

● 韋

wéi ㄨㄟˊ


  1. 熟皮,去毛加工鞣制的獸皮。《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
  2. 皮繩。《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夷雅之體,無待韋弦。”
  3. 加工皮革的工匠。《周禮•考工記序》:“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
  4. 背離。“違”的古字。《漢書•禮樂志》:“五音六律,依韋饗昭。”
  5. 俄裡Bepcta音譯的簡稱。三千五百俄尺為一韋。
  6. 通“圍”。計算樹木圓周的單位。《漢書•成帝紀》:“是日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上。”
  7. 古國名。豕韋的簡稱。春秋時衛地,故地在今河南省滑縣境內。《詩•商頌•長發》:“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8. 姓。《萬姓統譜•微韻》:“韋,顓帝大彭之後,封於豕韋,以國為氏。”

● 韋

huí ㄏㄨㄟˊ


  1. 回轉。也作“回”。《集韻•灰韻》:“回,《説文》:‘轉也。’或作韋。”
  2. 邪僻。也作“回”。《集韻•灰韻》:“回,邪也。或作韋。”

英语 tanned leather; surname; KangXi radical number 178

德语 weiches Leder (S)​,Wei (Eig, Fam)​,Radikal Nr. 178 = Leder, Haut, gegerbtes Leder

法语 (nom de famille)​,cuir tanné

【漢典】

韋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韋

韋 wéi

動

(形聲。從舛( chuǎn),舛像兩腳相對形。意爲違背。囗聲。韋是違的初字。本義:違背) 同本義 [disobey;violate]

韋,相背也。……經傳多以違爲之。——《說文》

五音六律,依韋響昭。——《漢書·禮樂志》

詞性變化


◎ 韋

韋 wéi

〈名>

(1) 熟皮,去毛熟治的皮革 [leather]

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違背,故藉以爲皮韋。按,熟曰韋,生曰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韋,柔皮也。——《字林》

凡兵事韋弁服。——《周禮·司服》

韋藩木楗以過於朝。——《國語·晉語》。注:「韋藩,韋蔽前後。」

乘韋先牛十二。——《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韋弁(古冠名。皮帽);韋柔(性格軟弱);韋帶(以韋皮爲帶,無飾,古代未仕者之服飾);韋裳(熟皮製的衣裳)

(2) 皮繩 [leather rope]

無待韋弦。——《王文憲集序》。注:「韋,皮繩也。」

又如:韋布(韋帶布衣;借指普通百姓);韋弦(皮繩和弓弦。前者柔韌,後者堅直,比喻緩急。也比喻箴規,矯治);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然後用韋皮編聯起來,稱爲韋編。後世用爲一般古籍的代稱)

(3) 計算圓周的量詞。通「圍」 [circle]

是日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上。——《漢書·成帝紀》

(4) 古國名 [Wei state],豕韋的簡稱。春秋時衛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滑縣境內

韋顧既伐, 昆吾夏桀。——《詩·商頌·長髮》

(5) 姓。

如:韋蘇州之淡雅(指唐代詩人韋應物,他曾任蘇州刺史,故稱。他的詩,風格恬淡自然);韋馱(佛教守護之一);韋馱尊天(印度婆羅門所侍奉的天神)

(6) 韋伯的簡稱 [weber]

常用詞組


韋編三絕
【漢典】

韋 國語辭典

韋ㄨㄟˊwéi
名
  1. 去毛加工製成的柔軟獸皮。《楚辭·屈原·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

  2. 姓。如唐代有韋應物。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漢典】
【戌集中】【韋】 韋·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0

韋 《康熙字典》

【戌集中】【韋】 韋·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0

〔古文〕𣍄𡙝𡚈【唐韻】宇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𠀤音幃。【說文】相背也。从舛口聲。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韋背,故借以爲皮韋。【廣韻】柔皮。【左傳·僖三十三年】以乗韋先。【疏】乗韋,四韋也。【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註】韋弁,韎韋之弁。【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挈盈乎。

又【前漢·郊祀歌】依韋響昭。【註】師古曰:依韋諧和,不相乖離也。

又國名。【詩·商頌】韋顧旣伐。【箋】韋,豕韋,彭姓也。【左傳·襄二十四年】在商爲豕韋氏。【註】豕韋,國名。【一統志】直隷大名府滑縣,古豕韋氏之國。

又豨韋氏,古帝王號。【莊子·外物篇】以豨韋氏之流觀今之世。

又不韋,縣名,屬益州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姓苑】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于豕韋,以國爲氏。

又通圍。【前漢·成帝紀】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上。【註】師古曰:韋,與圍同。

又【集韻】胡隈切,音徊。本作回。詳囗部回字註。

【漢典】
【卷五】【韋】

韋 《说文解字》

【卷五】【韋】
《說文解字》

相背也。从舛囗聲。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韋背,故借以爲皮韋。凡韋之屬皆从韋。𣍄,古文韋。宇非切〖注〗𡙝、𡚈,亦古文韋。

《說文解字注》

(韋)相背也。故从舛。今字違行而韋之本義廢矣。酒誥:薄韋辳父。馬云:韋,違行也。據羣經音辨,則古文尙書當如是。从舛囗聲。宇非切。十五部。獸皮之韋,此韋當作圍,謂繞也。可㠯束物枉戾相韋背,物字依韵會補。生革爲縷圍束物,可以矯枉戾而背其故也。故借㠯爲皮韋。其始用爲革縷束物之字,其後凡革皆偁韋。此與西、朋、來、子、烏五字下文法略同,皆言假借之恉也。假借專行而本義廢矣。凡韋之屬皆从韋。

(𣍄)古文韋。

【漢典】

韋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wei˧˥ 唐代读音 hiuəi日语读音 NAMESHIGAWA SOMUKU韩语罗马 WI现代韩语 위

客家话 [海陆腔] wui2 wui3 [宝安腔] wui3 [客英字典] vui3 [陆丰腔] wui3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台湾四县腔] wi2 wi3 [梅县腔] wi2 wui2粤语 wai4 wai5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平聲陽 圍小空;中古音 喻云母 微韻 平聲 幃小韻 雨非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灰部 ;王力系统:匣母 微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韋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韋」乙2118合10026 「」止止口爵商代晚期集成7492 「韋」包2.259   「韋」說文古文 「韋」睡虎地簡14.89 「韋」 「韦」 「韋」
「韋」甲2258合6856 「」子止止口爵商代晚期集成8090 「韋」包2.273   「韋」說文‧韋部 「韋」縱橫家書104      
「韋」乙2485合3861 「韋」黃韋俞父盤春秋集成10146 「韋」曾112     「韋」漢印徵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回
違
韦
𡙝
𡚈
𣍄
𥀊
𥐄
𥐅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唯(wei2)
    2. 圩(wei2)
    3. 帷(wei2)
    4. 桅(wei2)
    5. 沩(wei2)
    6. 䥩(wei2)
    7. 鄬(wei2)
    8. 嵬(wei2)
    9. 䣀(wei2)
    10. 惟(wei2)
    11. 囗(wei2)
    12. 涠(wei2)
同部首
    1. 䪚
    2. 䪙
    3. 韓
    4. 䪓
    5. 䪘
    6. 韒
    7. 韣
    8. 韛
    9. 韏
    10. 韤
    11. 䪜
    12. 韔
同笔画
    1. 茽
    2. 荇
    3. 诶
    4. 砉
    5. 秌
    6. 贰
    7. 姕
    8. 柶
    9. 徔
    10. 胇
    11. 㪄
    12. 姜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