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zhòng

chóng

ㄓㄨㄥˋ

ㄔㄨㄥˊ

部首 里

部外 2

总笔画 9

緟 𡍴 𡍺 𡒀 𡔅 𡔌 𧝎 𨤣 𦌋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91CD

单一结构

3125112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tgjf

hjwg

mekb

20105

拼音 zhòng chóng

注音 ㄓㄨㄥˋ ㄔㄨㄥˊ

部首 里 部外 2总笔画 9

统一码 91CD笔顺 312511211

常 通 标

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重

zhòng ㄓㄨㄥˋ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
  2. 程度深:~色。~病。~望。~创。
  3. 价格高:~价收买。
  4.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
  5.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
  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
  7. 言行不轻率:慎~。自~。

其它字义


● 重

chóng ㄔㄨㄥˊ

  1. 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
  2. 〔~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3. 层:~叠。~霄。~洋。~唱。~峦叠嶂。

英语

heavy, weighty; double

德语 wiederholen, verdoppeln,x-fach,schwer, stark (Adj)​,wichtig, bedeutend (Adj)​,Gewicht (S)​,Zhong (Eig, Fam)

法语 répéter,à nouveau,poids,lourd,important,grave

© 汉典

重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重 chóng

〈形〉

(1) (字源见“重” zhòng )

(2) 重复,重叠 [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double]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numerous]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deep]。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一个特定的辈份]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great]。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词性变化

◎ 重 chóng

〈副〉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again;once more]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 重 chóng

〈量〉

(1) 层 [layers]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piece]。如:这一重公案

◎ 重 chóng

〈动〉

(1) 怀孕 [be pregnant]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常用词组


重版重播重唱重重重出重蹈覆辙重叠重返重犯重逢重复重根重挂重光重合重婚重建重见天日重九重聚重拍重起炉灶重庆重申重身重审重生父母重适重施故伎重述重算重孙重孙女重沓重弹重提重提旧事重围重温重温旧梦重文重屋重午重现重霄重新重修重修旧好重演重眼皮,重眼皮儿重洋重阳重译重印重影重映重奏重足而立
 

基本词义


◎ 重 zhòng

〈形〉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heavy]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of sound)intensive]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great;big]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grave;serious;careful]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important]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precious;valuable;respect]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thick;strong]。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serious;solemn]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seriows;grave]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slow]。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词性变化


◎ 重 zhòng

〈名〉

(1) 重量 [weight;gravity]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impedimenta;supplies and gear of an army]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power]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 重 zhòng

〈动〉

(1) 重视;尊重 [respect;lay stress on]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increase]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uphold;advocate]。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影响[affect]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 重 zhòng

〈副〉

(1) 极;甚;十分 [very]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especially]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常用词组


重办重臂重兵重臣重惩重创重大重担重地重典重点重读重罚不用重犯重负重工业重荷重话重活重机枪重价重金重金属重力重利重量重名重炮重器重氢重任重伤重身子重视重水重听重头戏重托重望重武器重物重孝重心重型重型坦克重压重要重要人物重要性重音重音节重油重于泰山重元素重载重责重镇重子重罪
© 汉典

重 國語辭典

重ㄓㄨㄥˋzhòng
名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形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副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ㄔㄨㄥˊchóng
名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动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副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 汉典
【酉集下】【里】 重·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2

重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 重·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2

〔古文〕𡍴【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又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又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又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又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又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𨻰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又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集韻】厚也,善也,愼也。【五音集韻】多也。【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又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又人名。【書·呂𠛬】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又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又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又【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 汉典
【卷八】【重】

重 《说文解字》

【卷八】【重】
『說文解字』

厚也。从𡈼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柱用切〖注〗徐鍇曰:“𡈼者,人在土上,故爲厚也。”

『說文解字注』

(重)厚也。?者、?也。厚斯重矣。引伸之爲鄭重、重曡。古衹平聲。無去聲。从壬。東聲。柱用切。九部。凡重之重皆从重。

© 汉典

重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uŋ˥˧; tʂʰuŋ˧˥ 唐代读音 *djhiong *djhiǒng djhiòng日语读音 OMOI KASANERU E韩语罗马 CWUNG现代韩语 중越南语 trọng

客家话 [海陆腔] chung1 chung5 ch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cung2 cung4 [客英字典] chung5 chung2 [东莞腔] cung2 cung1 [沙头角腔] cung5 cung1 [陆丰腔] chung3 chung1 chung3 [梅县腔] chung1 chung2 chung5 [台湾四县腔] cung1 cung5 cung2 [宝安腔] cung3 | cung2 | cung1 [梅县腔] cung2粤语 cung4 cung5 zung6

近代音 穿母 東鍾韻 平聲陽 重小空;照母 東鍾韻 去聲 衆小空;中古音 澄母 鍾韻 平聲 重小韻 直容切 三等 合口;澄母 腫韻 上聲 重小韻 直隴切 三等 合口;澄母 用韻 去聲 重小韻 柱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東部 ;定母 東部 ;王力系统:定母 東部 ;定母 東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重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重」 明2065合17950「重」 重爵商代晚期集成7366「重」 郭.成.10「重」 說文‧重部「重」 睡.法64「重」
「重」 重父丙觶商代晚期集成6249「重」 郭.唐.19
「重」 重鼎商代晚期集成1004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緟
𡍴
𡍺
𡒀
𡔅
𡔌
𧝎
𨤣
𦌋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媑(zhong4)
    2. 种(zhong4)
    3. 妕(zhong4)
    4. 茽(zhong4)
    5. 種(zhong4)
    6. 堹(zhong4)
    7. 衆(zhong4)
    8. 中(zhong4)
    9. 仲(zhong4)
    10. 筗(zhong4)
    11. 眾(zhong4)
    12. 䱰(zhong4)
    13. 漴(chong2)
    14. 崈(chong2)
    15. 緟(chong2)
    16. 爞(chong2)
    17. 崇(chong2)
    18. 䳯(chong2)
    19. 隀(chong2)
    20. 蝩(chong2)
    21. 褈(chong2)
    22. 虫(chong2)
    23. 㓽(chong2)
    24. 䌬(chong2)
同部首
    1. 里
    2. 野
    3. 釐
    4. 䤚
    5. 量
同笔画
    1. 粁
    2. 恪
    3. 𠈳
    4. 㝓
    5. 栁
    6. 垲
    7. 疤
    8. 䡄
    9. 柬
    10. 敂
    11. 挂
    12. 祝
小学古诗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 《游山西村》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 《秋思》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 《春夜喜雨》
初中古诗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 《游山西村》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清·纪昀 《河中石兽》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清·纪昀 《河中石兽》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清·纪昀 《河中石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