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è

shăi

ㄙㄜˋ

ㄕㄞˇ

部首 色

部外 0

总笔画 6

𢒸 𣤻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8272

上下结构

355215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qcb

nau

ryia

27717

拼音 sè shăi

注音 ㄙㄜˋ ㄕㄞˇ

部首 色 部外 0总笔画 6

基本区 8272笔顺 355215

常 通 标

色 基本解释

● 色

sè ㄙㄜˋ


  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4. 种类:各~用品。
  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6. 妇女美貌:姿~。~艺。
  7. 情欲:~情。好(hào)~。

● 色

shăi ㄕㄞˇ


  1. 〈口〉颜色:掉~。走~。

英语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德语 Farbe, Miene, Ausdruck, Erscheinungsbild, Atmosphäre, Art, Sorte, Beschaffenheit, Qualität, Wollust, Begierde, (weibliche)​ Schönheit (S)

法语 couleur,expression du visage,plaisir,dé

【漢典】

色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色 sè

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look;countenance;expression]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3) 颜色 [color]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4)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good looks;woman’s looks;beauty]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5) 色欲,好色 [lewdness;erotic]。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6)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material appearance of things]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7) 外表 [exterior;outward appearance]。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8) 种类 [kinds]。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9)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personal details]

吏部预选者甚多,[卢]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0)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the percentage of gold or silver in a coin,etc.]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1)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omen]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2) 风景;景观 [landscape;scenery]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3) 质量 [quality]。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14) 天色 [color of the sky and time of the day it shows]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又如:月色

词性变化


◎ 色 sè

动

(1) 生气;变脸 [get angry]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2) 惊惧 [surprise]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3) 另见 shǎi

常用词组


色斑色标色彩色胆色胆如天色调色度色光色鬼色觉色拉色狼色厉内荏色盲色迷色谱色情色情狂色弱色散色色俱全色授魂与色衰爱弛色素色相色夷色艺色艺双绝色釉色欲色晕色泽色诊
 

基本词义


◎ 色 shǎi

名

(1) 颜色 [color]——用于某些口语。

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dice]。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

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sè

【漢典】

色 國語辭典

色ㄙㄜˋsè
名
  1. 物體表面的色彩。如:「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鮮豔」。

  2. 面容、神情。如:「不動聲色」、「和顏悅色」、「面不改色」、「察言觀色」。

  3. 女色,容貌美麗的婦女。《論語·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4.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5. 種類、式樣。如:「貨色齊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6. 品質、成分。多指金銀而言。如:「成色」、「足色」。

  7. 性慾、情慾。如:「色情」、「桃色糾紛」。《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 生氣發怒,改變臉色。《戰國策·韓策二》:「怒於室者色於市,今公叔怨齊,無奈何也。」

  2. 訪求。如:「物色」。

色ㄕㄜˋshè
名
  1. 俗稱男子的性慾衝動。

色ㄕㄞˇshǎi
名
  1. 之語音。

【漢典】
【未集下】【色】 色·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色 《康熙字典》

【未集下】【色】 色·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古文〕𢒸【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𠀤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

【漢典】
【卷九】【色】

色 《说文解字》

【卷九】【色】
《說文解字》

顔气也。从人从卪。凡色之屬皆从色。𢒸,古文。所力切

《說文解字注》

(色)顏气也顏者,兩眉之閒也。心達於气,气達於眉閒是之謂色。顏气與心若合符卪,故其字从人卪。記曰: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又曰:戎容,盛氣闐實陽休。玉色。孟子曰:仁義理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此皆从人卪之理也。主色而後見於面,所謂陽氣浸淫。幾滿大宅。許曰:面顏前也,是也。魯頌:載色載笑。傳曰:色,色温潤也。大雅:令儀令色。箋云:善威儀,善顏色也。內則曰:柔色以温之。玉藻曰:色容莊,色容顚顚,色容厲肅。論語曰:色難,色思温,色勃如也。正顏色。引伸之爲凡有形可見之偁。从人卪。此部不與从人爲伍而與从卪爲伍者,重卪也。所力切。一部。凡色之屬皆从色。

(𢒸)古文。

【漢典】

色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sɤ˥˧ 唐代读音 *shriək日语读音 IRO韩语罗马 SAYK现代韩语 색越南语 sắc

客家话 [海陆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粤语 sik1

近代音 審母 皆來韻 入聲作上聲 色小空;中古音 審生母 職韻 入聲 色小韻 所力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德部 ;王力系统:山母 職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色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色」𪒠鐘春秋晚期新收348頁 「色」信1.01 「色」睡.日乙170 「𢒸」說文古文 「色」老子甲111     「色」
    「色」郭.五.14 「色」睡.日甲69背 「色」說文‧色部 「色」相馬經3上      
    「𦫤」郭.語1.47     「色」史晨碑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𢒸
𣤻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拺(se4)
    2. 瑟(se4)
    3. 塞(se4)
    4. 歰(se4)
    5. 澁(se4)
    6. 澀(se4)
    7. 㮦(se4)
    8. 槭(se4)
    9. 穡(se4)
    10. 㱇(se4)
    11. 濇(se4)
    12. 䨛(se4)
    13. 摋(shai3)
同部首
    1. 䒊
    2. 艴
    3. 艳
    4. 䒌
    5. 䒋
    6. 艷
    7. 䒐
    8. 䒍
    9. 艵
    10. 䒎
    11. 䒏
    12. 艶
同笔画
    1. 汐
    2. 𠕾
    3. 𠚁
    4. 屿
    5. 吔
    6. 𠀙
    7. 屺
    8. 㐑
    9. 圩
    10. 𠂥
    11. 讵
    12. 访
小学古诗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唐·王维 《画》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采莲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初中古诗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唐·刘禹锡 《陋室铭》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南北朝·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宋·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 《野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