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yì

ㄧˋ

部首 八

部外 11

总笔画 13

简体 义

儀 义 羛 誼 𠌾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FA9

上下结构

431121312153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ugtt|ugty

tghqi

ucmh

80553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八 部外 11总笔画 13

基本区 7FA9笔顺 4311213121534

通

義 基本解释

● 義

yì ㄧˋ


  1. 適宜。《書•康誥》:「用其義刑義殺。」
  2. 正當;正派。《易•繫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3. 善;好。《詩•大雅•文王》:「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
  4. 利益;功用。《墨子•經説下》:「義,利也。」
  5. 品德的根本,倫理的原則。《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6. 平,公正。《管子•水地》:「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
  7. 公益性的,為某種公益事業而舉辦的。如:義賣;義演。《三國志•魏志•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又置義米肉,縣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8. 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
  9. 克制推讓。《鶡冠子•泰鴻》:「同和者仁也,相容者義也。」
  10. 行為超出常人的;有正義感的。《史記•伯夷列傳》:「(武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
  11. 古人認為禽畜之賢者。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八:「禽畜之賢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12. 名義上的;假的。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八:「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
  13. 摻雜做成的。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八:「合衆物為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
  14. 意義,意思。漢孔安國《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
  15. 文體的一種。明徐師曾《文體明辨•義》:「按字書云,義者理也。本其理而疏之亦謂之義。若《禮記》所載《冠義》、《祭義》、《射義》諸篇是已。後人依倣,遂有此作。而唐以前諸集不少概見,至《宋文鑑》乃有之。其體有二:一則如古《冠義》之類。一則如今明經之詞。」
  16. 通「議」。議論。《戰國策•東周策》:「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
  17. 通「俄」。奸邪。《書•立政》:「茲乃三宅無義民。」
  18. 通「峨」。高大特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
  19. 助詞。用於句首。《書•大誥》:「義爾邦君,越爾多士,尹氏御事。」
  20. 義大利舊譯為義大利,簡稱義。
  21. 姓。《漢書•酷吏傳•義縱》:「義縱,河東人也。」

● 義

yí 〡ˊ


  1. 禮節,儀式。《尚書大傳》卷一下:「贊曰:尚考太室之義,唐為虞賓。」
  2. 容貌,風度。《漢書•高帝紀下》:「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
  3. 準則,法度。《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

● 義

xī ㄒ〡


  1. 〔義臺〕臺名。《莊子•馬蹄》:「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

英语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德语 Bedeutung, Sinn ,Gerechtigkeit, gerecht

法语 justice,droiture,morale,sens,juste,équitable,adoptif

【漢典】

義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義

義 yí

名

(1) (「儀」的古字)

(2) 儀容;狀貌 [appearance;looks]

義,己之威儀也。——《說文》

說有義德之美也。——《賈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義。——《書·大傳》

署行義。——《漢書·高帝紀》。注:「行狀年紀也。」

又如:義淫(威儀隆盛);義節(儀節);義臺(古行禮義之臺)

(3) 儀制;法度 [laws]。

如:義刑(儀型。楷模;典範);義行(儀形。效法);義形(義刑);義事(謂度事之宜不行之);義度(儀則法度)

(4) 另見 yì

基本詞義


◎ 義

義 yì

名

(1) (會意。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爲或道理)

(2) 同本義 [justice;righteous;just]

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義不殺少。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度義而後動。——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 秦。(義,堅持正義。)—— 宋· 蘇洵《六國論》

又如:丈義(主持正義);義斷恩絕(恩情道義斷絕);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容推辭)

(3) 情誼 [friendly feelings;friendly sentiments]

違情義。——《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又如:無情無義;忘恩負義;義義合合(團結和睦);義讓(爲顧及情誼而相讓);義友(結義或聚義的友輩);義兄弟(結義的兄弟);義氣(爲情誼而甘願替別人承擔風險或作自我犧牲的氣度)

(4) 意義;意思 [meaning]

見義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詞義

(5) 理 [reason]。

如:義以成命(國家的法令,必以義理爲依據,方能施行);義薄雲天(義理高厚,直達雲天。形容道義極爲隆盛)

(6) 姓

詞性變化


◎ 義

義 yì

形

(1) 名義上的 [artificial;nominal;adopted]

隱士趙逸,來至京師, 汝南王拜爲義父。——《洛陽伽藍記》

又如:義子(非親生之子,而認作父子或母子關係);義父(經拜認爲父。非親生之父,即乾爹,假父)

(2) 與志願者有關的;由志願者組成的 [volunteer]。

如:義狀(起義的狀子);義軍;義從(志願的隨從)

(3) 善;美 [good]

宣昭義問。——《詩·大雅·文王》

又如:義問(善聲;美好的聲譽);義榮(由於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榮譽);義心(常存節義的心境)

(4) 用於施捨、救濟的;爲公益而不取報酬的 [public]。

如:義莊(舊指某些豪紳地主撥出部分田地,作爲族產,以供祭祀辦學、救濟本族孤寡等費用);義田(爲救助窮困者而購置的田地)

(5) 假的 [false]。

如:義杖;義肢

(6) 另見 yí

常用詞組


義不容辭義倉義齒義地義憤義憤填膺義夫義和拳,義和團義舉義理義賣義郎義旗義氣義師義士義士民義塾義無反顧義務義務義務兵役制義務教育義務勞動義俠義項義興義形於色義學義演義勇義勇軍義蘊義戰義正詞嚴義肢義冢
【漢典】

義 國語辭典

義ㄧˋyì
名
  1. 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 施而德。」

  2. 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3. 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

  4. 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5. 意思。如:「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 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

  6. 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

  7. 姓。如漢代有義縱。

形
  1. 合於正義的。如:「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2. 用來周濟公眾的。如:「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

  3. 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如:「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漢典】
【未集中】【羊】 義·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義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羊】 義·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廣韻】【集韻】【韻會】𠀤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又【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又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又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又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又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又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𠀤魚羈切。

又【韻補】叶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漢典】
【卷十二】【我】

義 《说文解字》

【卷十二】【我】
《說文解字》

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宜寄切〖注〗臣鉉等曰:此與善同意,故从羊。文二 重二

《說文解字注》

(義)己之威義也。言己者,以字之从我也。己,中宮。象人腹。故謂身曰己。義各本作儀。今正。古者威儀字作義。今仁義字用之。儀者,度也。今威儀字用之。誼者,人所宜也。今情誼字用之。鄭司農注周禮肆師。古者書儀但爲義。今時所謂義爲誼。是謂義爲古文威儀字。誼爲古文仁義字。故許各仍古訓。而訓儀爲度。凡儀象、儀匹,引申於此。非威儀字也。古經轉寫旣久。肴襍難辨。據鄭、許之言可以知其意。威義古分言之者,如北宮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義。詩言令義令色,無非無義是也。威義連文不分者,則隨處而是。但今無不作儀矣。毛詩。威義棣棣。不可選也。傳曰:君子望之儼然可畏。禮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閒習也。不可選,物有其容不可數也。義之本訓謂禮容各得其宜。禮容得宜則善矣。故文王,我將毛傳皆曰。義,善也。引申之訓也。从我从羊。威儀岀於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𣃔制也。从羊者,與善美同意。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

(羛)墨翟書義从弗。墨翟書,藝文志所謂墨子七十一篇也。今存者五十三篇。義無作羛者。葢歲久無存焉爾。从弗者,葢取矯弗合宜之意。巍郡有羛陽鄉,讀若錡。此以地名證羛字。又箸其方音也。凡古地名多依䚻俗方語。如蓮勺呼輦酌。卑水呼班水。鮦陽呼紂陽。大末呼闥末。剡呼舌剡反。酈呼蹢躅之蹢。曲逆呼去遇。如是者不可枚數。羛陽讀若錡,同也。然注家皆讀羛陽,虛宜切。與錡音稍不同也。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鄉也。按此十二字。乃後人箋記之語。非許語也。鄴,內黃皆魏郡屬縣。羛陽鄉本在內黃北二十里。司馬紹統郡國志曰:魏郡內黃有羛陽聚。劉注。世祖破五校處。光武紀大破五校於羛陽降之。李注。羛陽聚屬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堯城縣東。諸本有作茀者,誤也。左傳。晉荀盈如齊逆女。還。卒於戲陽。杜注。內黃縣北有戲陽城。按漢晉皆在內黃北。魏地形志無內黃縣。當是倂於鄴。則羛陽亦在鄴矣。故知必後人箋記語也。戲羛音同。許宜反。左氏傳。有戲陽速。則戲陽又爲氏姓。

【漢典】

義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i˥˧ 唐代读音 ngyɛ̀日语读音 YOI YOSHITOSURU YOKU韩语罗马 UY现代韩语 의越南语 nghĩa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ngi5 [东莞腔] ji3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海陆腔] ngi6 [客英字典] ngi5 [梅县腔] ngi5 [宝安腔] ng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4粤语 ji6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去聲 異小空;中古音 疑母 寘韻 去聲 議小韻 宜寄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歌部 ;王力系统:疑母 歌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義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義」 掇2.45合36701 「義」 義仲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338 「義」 包2.249 「義」 說文‧我部 「義」 睡.為11 「義」泰山刻石 「義」 「义」 「義」
  「義」 師旂鼎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2809 「義」 郭.唐.8 「羛」 說文或體   「義」老子甲後189      
  「義」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 郭.緇.2     「羛」縱橫家書238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儀
义
羛
誼
𠌾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疫(yi4)
    2. 苅(yi4)
    3. 䄩(yi4)
    4. 豛(yi4)
    5. 㘁(yi4)
    6. 邑(yi4)
    7. 㦤(yi4)
    8. 浳(yi4)
    9. 潩(yi4)
    10. 㑥(yi4)
    11. 誼(yi4)
    12. 驿(yi4)
同部首
    1. 羡
    2. 典
    3. 冀
    4. 𠔨
    5. 𠔦
    6. 𠔕
    7. 𠔍
    8. 𠔹
    9. 𠔯
    10. 𠔰
    11. 𠔮
    12. 𠔳
同笔画
    1. 搙
    2. 嫊
    3. 裭
    4. 䂷
    5. 蝍
    6. 颬
    7. 彮
    8. 傽
    9. 斒
    10. 猽
    11. 䎥
    12. 𠍏
小学古诗词
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节选)
初中古诗词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咏雪》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先秦·孟子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先秦·孟子 《鱼我所欲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先秦·孟子 《鱼我所欲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