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hēn

ㄕㄣ

部首 田

部外 0

总笔画 5

伸 𠭙 𠭜 𢑚 𤰶 𤱓 𦥔 𦦀 𣇗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7533

单一结构

25112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jhk

lwl

kic

50006

拼音 shēn

注音 ㄕㄣ

部首 田 部外 0总笔画 5

基本区 7533笔顺 25112

常 通 标

申 基本解释

● 申

shēn ㄕㄣˉ


  1.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2. 用于记时:~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3. 陈述,说明:~述。~斥。~辩。~冤。三令五~。~请。~报。
  4. 重复,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5.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6. 姓。

英语 to state to a superior, report; extend; 9th terrestrial branch

德语 9. Tier im chin. Tierkreis - Affe

法语 le 9e des 12 Rameaux terrestres,affirmer,exprimer

【漢典】

申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申 shēn

动

(1) (象形。闪电的“電”的象形初文,战国文字闪电末梢讹作“𦥑”,闪电主体拉直作竖笔。西汉隶书“𦥑”相连,即成了今文字“申”。“申”假借用作地支第九位,也曾假借伸展义、神明义等,后加“人”、“示”分化出“伸”、“神”,“申”主要用作地支,字形本意加“雨”造“電”。)

(2) 同本义;约束 [restrain]

申,束身也。——《说文》

约车申辕。——《淮南子·原道》。注:“束也。”

畏忌自申。——《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

勒兵申教令。——《汉书·元帝纪》

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礼记·杂记》

申体防以自持。——曹植《洛神赋》

又如:申束(约束)

(3) 舒展。通“伸”。伸展,伸张 [stretch]

形可劫而使诎申。——《荀子·解蔽》

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礼记·郊特牲》

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说苑·正谏》

行止屈申,与时息兮。——班超《北征赋》

又如:申张(伸张;扩大);申水(商业用语。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申水”);申主(信主,出政而信于民的君主)

(4) 表明,表达 [express;make known]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唐· 杜甫《兵车行》

又如:申敬(表明敬意);申意(表明、表达意思;致意);申布(宣布);申白(申明表白;禀明);申好(表示结好);申挺(辨明而从宽处理);申约(申明约令;重申缔盟);申奖(表示奖励);申酌(借杯酒而表达);申致(送达;送给;表达)

(5) 申诫;告诫 [warn]

即三令五申之。——《史记·孙武列传》

又如:申守(再次警诫加强守备);申救(告诫,郑重的训诫);申戒(告诫);申析(申说辨析);申敕(告诫);申诏(申令告诫);申禁(宣布禁止从事某项活动);申儆(儆;训戒);申宪(绳之以法;依法处理);申警(警戒;儆戒);申严(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

(6) 申雪;昭雪 [right a wrong]。

如:申恨(诉说怨恨);申宥(施恩宽宥);申救(替人申冤并予以救助);申涤(申雪)

(7) 重复地说,重申 [repeat]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申志(一再表明心志);申命(重申教命;再命);申复(重申诉而使之恢复)

(8) 申报,旧时官府行文,下级对上级称申 [report to superior]

须先具价申禀。——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申解(申报;解送;上报的文书);申状(上报的文书);申达(下级官府对上级行文表述);申表(上报的奏章);申闻(向上级报告);申破(上报说明);申黜(申报上级予以开除);申文(行文呈报)

(9) 通“呻”。欠伸 [groan]

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庄子·刻意》

(10) 到,至[arrive]。

如:申旦(通宵达旦);申旦达夕(自夜至晨,自晨到夜);申延(延长);申停(延缓执行)

(11) 施,用 [apply]。

如:申用(采用);申行(推行);申究(追究);申拔(提拔);申威(施展神威);申舒(舒展。膨胀);申愤(伸张义愤);申泄(倾泄;抒发)

词性变化


◎ 申 shēn

名

(1) 地支的第九位 [the ninth of the twelve Earth Branches]

(2)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44年为甲申年

(3) 用以纪月,即农历七月

(4) 用以纪日

(5) 用以纪时,即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

申末酉初,虹亘中天,日气蒸云,竟天作黄金色。——《三元里抗英》

又如:申牌(十二时辰之一。指十五时至十七时);申酉戌亥(申:15—17时;酉:17—19时;戌:19—21时;亥:21—1时)

(6) 周时国名。姜姓,传为伯夷之后。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Shen state]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

(8) 姓

◎ 申 shēn

形

明,明白 [clear]

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后汉书》

◎ 申 shēn

副

(1) 重复,一再 [repeatedly;oftentimes;again and again]

伊尹申告于王。——《书·太甲》

又如:申告(反复告诫);申言(再次陈说;重复述说)

常用词组


申报申辩申斥申饬申购申理申领申令申论申明申请申曲申申申时申述申说申诉申讨申屠申谢申雪申言申冤申状申奏
【漢典】

申 國語辭典

申ㄕㄣshēn
動
  1. 陳述、說明。如:「申訴」。《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

  2. 舒展。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通「伸」。

名
  1. 地支的第九位。

  2. 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3. 國名。故址約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4. 姓。如戰國時韓有申不害。

副
  1. 再、重複。《文選·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十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漢典】
【午集上】【田】 申·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0

申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 申·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0

〔古文〕𤰶𠭙【唐韻】【集韻】失人切【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身。十二支之一。【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釋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史記·律書】七月也。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爲申。申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

又重也。【易·𢁉卦】重𢁉以申命。【書·堯典】申命義叔。【傳】申,重也。【後漢·朱暉傳】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

又致也。【禮·郊特牲】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又舒也。【武王弓銘】屈申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班彪·北征賦】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又欠伸也。【莊子·刻意篇】熊經鳥申。

又【博雅】申申,容也。【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朱註】申申,其容舒也。

又姓。【史記·三皇本紀】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𠀤爲諸侯。

又申屠,複姓。

又國名。【詩·王風】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傳】申,姜姓之國。【左傳·隱元年】鄭武公娶於申。【註】申國,今南陽宛縣。

又州名。【韻會】春秋時屬楚,秦南陽郡,後魏爲郢州,周爲申州。

又山名。【山海經】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

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

又池名。【左傳·文十八年】夏五月公遊于申池。【註】齊南城西門名申門,左右有池。

又矢名。【晉語】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註】申孫,矢名。

又草名。【淮南子·人閒訓】申𦯝,杜茞,美人之所懷服也。【註】申𦯝,杜茞,皆香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思晉切,音信,伸也。

又【集韻】試刃切,音眒。引也。

【漢典】
【卷十四】【申】

申 《说文解字》

【卷十四】【申】
《說文解字》

神也。七月,陰气成,體自申束。从𦥑,自持也。吏臣餔時聽事,申旦政也。凡申之屬皆从申。𠵓,古文申。𢑚,籒文申。失人切〖注〗“吏臣”:《段注》作“吏以”。𤰶、𠭙,古文申。

《說文解字注》

(申)神也。神不可通,當是本作𦥔,如巳巳也之例。謂此𦥔酉之篆卽今引𦥔之義也。淺人不得其例,妄改爲神。攷諸古說無有合者。律書曰:𦥔者,言陰用事。𦥔則萬物,故曰𦥔。律曆志曰:𦥔堅於𦥔。天文訓曰。𦥔者,𦥔之也。皆以𦥔釋𦥔,爲許所本。而今本淮南改𦥔之作呻之,其可𣢑一而巳。或曰神當作身,下云陰氣成體。釋名、晉書樂志、玉篇、廣韵皆云:𦥔,身也。許說身字从𦥔省聲。皆其證。此說近是,然恐尙非許意。七月侌气成體自𦥔束。韵會無體字。陰气成謂三陰成爲否卦也。古屈伸字作詘𦥔,亦叚信。其作伸者俗字,或以羼入許書人部耳。韓子外儲說曰:𦥔之束之。今本𦥔譌紳。𦥔者,引長。束者,約結。廣韵曰:𦥔,伸也,重也。从𦥑,自持也。𦥑,叉手也。𦥔與䢅要同意。當是从丨以象其𦥔,从𦥑以象其束。疑有奪文。丨卽余制切之厂字也。失人切。十二部。吏㠯餔時聽事,𦥔旦政也。餔者,日加𦥔時食也。𦥔旦政者,子產所謂朝以聽政,夕以修令。公父文伯之母所謂卿大夫朝攷其職,夕序其業。士朝而受業,夕而習復也。凡𦥔之屬皆从𦥔。

(𤰶)古文𦥔。虹陳篆下如此。

(𢑚)籒文𦥔。小篆改此作𦥔。𥛃𠭙字从此。

【漢典】

申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ən˥ 唐代读音 shin日语读音 MOUSU NOBIRU SARU韩语罗马 SIN现代韩语 신

客家话 [海陆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陆丰腔] shin1 [梅县腔] shin1 [宝安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沙头角腔] sin1 [东莞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粤语 san1

近代音 審母 真文韻 平聲陰 申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眞韻 平聲 申小韻 失人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先部 ;王力系统:書母 真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申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申」 燕175「申」 𠑇匜西周晚期集成10285「申」 包2.49「申」 說文古文「申」 睡.日甲18「申」
「申」 燕540合16573「申」 𢦏叔朕鼎春秋早期集成2690「申」 信1.053「申」 說文籀文
「申」 餘15.3合5651「申」 說文‧申部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伸
𠭙
𠭜
𢑚
𤰶
𤱓
𦥔
𦦀
𣇗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䯂(shen1)
    2. 伸(shen1)
    3. 詵(shen1)
    4. 甡(shen1)
    5. 峷(shen1)
    6. 參(shen1)
    7. 籸(shen1)
    8. 燊(shen1)
    9. 幓(shen1)
    10. 堔(shen1)
    11. 冞(shen1)
    12. 訷(shen1)
同部首
    1. 㽠
    2. 疊
    3. 畮
    4. 㽜
    5. 畁
    6. 㽦
    7. 番
    8. 畖
    9. 留
    10. 畍
    11. 畯
    12. 冀
同笔画
    1. 矢
    2. 𠕆
    3. 伋
    4. 広
    5. 辽
    6. 白
    7. 㞦
    8. 𠘳
    9. 叺
    10. 汀
    11. 仡
    12. 屳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