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简繁

异体字

hàn

ㄏㄢˋ

部首 氵

部外 2

总笔画 5

繁体 漢

漢 𣶔 𣾒 𤁉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C49

左右结构

4415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cy

ee

vxs

37140

拼音 hàn

注音 ㄏㄢˋ

部首 氵 部外 2总笔画 5

基本区 6C49笔顺 44154

常 标

汉 基本解释

● 汉

(漢)

hàn ㄏㄢˋ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2. 天河:银~。云~。气冲霄~。
  3. 成年男人:~子。老~。
  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6. 中国朝代名:(①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②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7. 姓。

英语 Chinese people; Chinese language

德语 chinesisch (ethnisch)​ ,Han (Eig, Fam)

法语 dynastie Han,Chinois Han,(nom de famille)​

【漢典】

汉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汉

汉 hàn

名

(1) (形声。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汉,漾也,东为沧浪水。——《说文·水部》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书·禹贡》

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列子·汤问》

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三国演义》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3)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the Milky Way;the Galaxy]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诗·小雅·大东》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4)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the Han Dynasty]

匈奴留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志》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积贮疏》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5) 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the Han nationality]。

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汉书•魏相传》

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6) 汉族人 [the Han people;the Hans]。

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7) 男子的俗称 [man]。

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盖始于五胡乱华时。——《资治通鉴》

此汉不可亲近。——《北史•邢邵传》

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8) 丈夫[husband]

八戒道:娘,你上覆令爱,不要这等拣汉。——《西游记》

(9) 汉语的简称[Chinese language]

如:《俄汉词典》;汉译英。

(10) 国名 [Han state]

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季汉或蜀汉。公元263年被魏灭亡。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十六国之一。即前赵。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占领左国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称汉王,建立汉国。308年称帝,建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市)。310年刘聪即位做汉国皇帝,316年灭西晋。319年,渊侄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十六国之一。即“成汉”。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义。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二年后称帝,国号成,都成都。338年,雄侄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五代时十国之一。又称南汉。公元904年初,刘隐为唐清海军节度使,据有今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917年,其弟龚称帝,建都广州(今属广东省),国号越,后又改为汉,史称南汉。971年为北宋所灭。

五代之一。又名后汉。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947年,后晋河东节度使沙陀部人刘知远乘中原人民抗击契丹军时在太原称帝。契丹军北撤后,建都汴(今河南省开封市),国号汉,史称后汉。950年为后周所灭。

五代时十国之一,又名北汉。951年后周灭后汉后,后汉河东节度使刘旻(后汉高祖刘知远弟)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979年为北宋所灭。

元末陈友谅所立国。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死红巾军领袖徐寿辉,称帝,建都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国号汉。后为朱元璋所灭。

常用词组


汉白玉汉赋汉家汉奸汉剧汉口汉民汉人汉室汉书汉水汉学汉语汉语拼音方案汉藏语系汉中汉主汉字汉子汉族
【漢典】
【巳集上】【水】 漢·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漢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汉”字头,请参考“漢”字。)
【巳集上】【水】 漢·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古文〕㵄𣶔【唐韻】呼旰切【集韻】虛旰切【韻會】【正韻】虛汗切,𠀤音熯。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又天河也。【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史記·天官書】漢者,亦金之散氣。【揚泉·物理論】漢,水之精也。【詩·大雅】倬彼雲漢。

又漢中,郡名,秦惠王置。【廣輿記】今爲漢中府。

又漢口,地名。【廣輿記】漢陽府,本春秋鄖國地,漢屬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漢陽。

又州名,屬成都府。【韻會】漢屬廣漢郡,唐置州。

又半漢,形容之辭。【張衡·南都賦】天馬半漢。

又【輟耕錄】今人謂賤丈夫爲漢子。

又高麗方言謂白曰漢。見【孫穆·雞林類事】。

又【集韻】他干切,音攤。太歲在申曰汭漢。亦作涒灘。

又【韻補】叶詩建切,音扇。【繁欽賦】長唐虎圈,迴望曼衍。槃旋岹嶢,上刺雲漢。

 

【漢典】
【卷十一】【水】

↳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汉”字头,请参考“漢”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漾也。東爲滄浪水。从水,難省聲。㵄,古文。呼旰切〖注〗臣鉉等曰:从難省,當作堇。而前作相承去土从大,疑兼从古文省。

《說文解字注》

(漢)漾也。尙書某氏傳曰:泉始出山爲漾。按漾言其微,漢言其盛也。蕭何曰:語曰天漢。其名甚美。東爲滄浪水。禹貢文。水經曰:沔水又東過鄖縣南,又東北流,又屈東南,過武當縣東北。注曰:縣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滄浪洲。庾仲雍漢水記謂之千齡洲,非也。是世俗語譌,音與字變矣。地記曰:水出荆山,東南流爲滄浪之水。余按禹貢言又東爲滄浪之水。不言過而言爲者,明非他水決入也。葢漢、沔水自下有滄浪通稱爾。纏絡鄢郢,地連紀鄀,咸楚都矣。漁父歌之,不違水地。玉裁按鄭注尙書滄浪之水,言今謂夏水來同。故世變名焉,本未嘗謂他水決入。若地記云出荆山,是他水決入矣。从水,難省聲。按𪄿、難、暵字從𡏳聲,則𤁉下亦云𡏳聲是矣。難省聲葢淺人所改,不知文殷元寒合韵之理也。呼旰切。十四部。

(㵄)古文漢如此。按古文從或,從大。或者、今之國字也。

【漢典】

汉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Ąn˥˧

粤语 hon3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汉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漢」敬事天王鐘春秋晚期集成74     「㵄」說文古文 「漢」相馬經76上 「漢」 「汉」 「漢」
  「堇」六年漢中守戈戰國晚期集成11367     「漢」說文‧水部 「漢」流沙簡.屯戍9.4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漢
𣶔
𣾒
𤁉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鳱(han4)
    2. 猂(han4)
    3. 釬(han4)
    4. 䛞(han4)
    5. 䌍(han4)
    6. 㑵(han4)
    7. 闬(han4)
    8. 蔊(han4)
    9. 仠(han4)
    10. 㵄(han4)
    11. 䁔(han4)
    12. 唅(han4)
同部首
    1. 沈
    2. 澾
    3. 濫
    4. 渖
    5. 沥
    6. 洒
    7. 灑
    8. 涡
    9. 㵌
    10. 洤
    11. 溪
    12. 溏
同笔画
    1. 㐀
    2. 兄
    3. 氐
    4. 卟
    5. 讬
    6. 冯
    7. 𠚱
    8. 归
    9. 𠀎
    10. 仢
    11. 玊
    12. 仧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