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yī

ㄧ

部首 氵

部外 6

总笔画 9

伊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D22

左右结构

441325113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iwvt

eosk

vnxm

37107

拼音 yī

注音 ㄧ

部首 氵 部外 6总笔画 9

统一码 6D22笔顺 441325113

洢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洢

yī ㄧˉ

     ◎ 〔~水〕水名,今中国河南省伊河的古称。

© 汉典
【巳集上】【水】 洢·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洢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洢·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集韻】【韻會】於夷切【正韻】於宜切,𠀤音伊。水名。在河南陸渾山入河。 通作伊。【書·禹貢】伊洛瀍㵎。

© 汉典
【卷八】【人】

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洢”字头,请参考“伊”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殷聖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𦯴, 古文伊从古文死。於脂切〖注〗𠈽,亦古文伊。

『說文解字注』

(伊)殷聖人阿衡也。殷聖人之上當有伊尹二字。傳寫奪之。阿衡見商頌。毛傳曰。阿衡、伊尹也。箋云。阿倚、衡平也。伊尹、湯所依倚而取平。故以爲官名。伊與阿、尹與衡皆雙聲。然則一語之轉也。許云伊尹、殷聖人阿衡也。本毛說。不言伊尹爲姓名也。諸家或云伊氏尹字。或云名摯。皆所傳聞異辭耳。禮記所偁古文尙書㒳言尹躬。則尹實其名。尹治天下者。从人尹。尹治猶言治平。此說从人尹之意也。言阿衡者、尹治天下者也。故又謂之伊尹。而伊字亦从尹。於脂切。十五部。釋詁、毛傳皆曰。伊、維也。爲發語辭。詩雄雉、蒹葭、東山、白駒之伊字鄭箋云。當爲繄。繄猶是也。


(𠈽)古文伊。从古文死。以死爲聲。

© 汉典

洢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i˥

客家话 [客英字典]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海陆腔] ri1潮州话 i1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洢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伊」 甲744合27659「伊」 伊生簋西周早期集成3631「伊」 上(2).子.2「伊」 說文古文「伊」 睡.編14「洢」
「伊」 史懋壺西周中期集成9714「伊」 說文‧人部
「伊」 伊簋西周晚期集成4287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异体字
伊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鷖(yi1)
    2. 漪(yi1)
    3. 檹(yi1)
    4. 衤(yi1)
    5. 衣(yi1)
    6. 撎(yi1)
    7. 譩(yi1)
    8. 醫(yi1)
    9. 㙠(yi1)
    10. 䧇(yi1)
    11. 㘈(yi1)
    12. 㛄(yi1)
同部首
    1. 㳞
    2. 㵯
    3. 淓
    4. 淪
    5. 㳧
    6. 氾
    7. 㵒
    8. 洋
    9. 汑
    10. 㶐
    11. 滤
    12. 灈
同笔画
    1. 㶫
    2. 匽
    3. 香
    4. 草
    5. 㟆
    6. 种
    7. 㤗
    8. 砉
    9. 涏
    10. 垌
    11. 剃
    12. 殂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