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yè

yē

ㄧㄝˋ

ㄧㄝ

部首 扌

部外 8

总笔画 11

夜 腋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6396

左右结构

12141323544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rywy

qyok

dsnr

50047

拼音 yè yē

注音 ㄧㄝˋ ㄧㄝ

部首 扌 部外 8总笔画 11

统一码 6396笔顺 12141323544

次 通 标

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掖

yè ㄧㄝˋ

  1.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扶~。
  2. 扶持别人:~护。奖~。
  3. 古同“腋”,旁边。

其它字义


● 掖

yē ㄧㄝˉ

     ◎ 把东西塞在衣袋或夹缝里:腰里~着手榴弹。

英语 support with the arms; stick in, tuck in; fold up

德语 einklemmen, umlegen ,Ye (Eig, Fam)

法语 soutenir par le bras,aider,promouvoir,mettre (dans une poche)​,cacher,fourrer

© 汉典

掖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掖 yē

〈动〉

(1) 塞进 [tuck in]

你来把我这边的被掖掖罢。——《红楼梦》

(2) 又如:把被角掖好

(3) 藏 [hide]

黛玉微微的点头,便掖在袖里。——《红楼梦》

(4) 插入腰带 [thrust in one's belt]

说着,掖上那把刀,迈步出门,往外就走。——《儿女英雄传》

(5) 另见 yè

常用词组


掖咕
 

基本词义


◎ 掖 yè

〈动〉

(1)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 [support sb. by the arm]

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从手,夜声。——《说文》

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余掖杀国子。——《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掖以赴外杀之。

(2) 又如:掖进(扶持推进)

(3) 扶助;提携 [assist]

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诗·陈风·衡门》序

(4) 又如:奖掖

词性变化

◎ 掖 yè

〈名〉

(1) 胳肢窝。后作“腋” [armpit]

掖,一曰臂下也。——《说文》

衣逢掖之衣。——《礼记·儒行》

张掖郡。——《汉书·地理志下》。集注引应劭:“张国臂掖,故曰 张掖也。”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史记·商君列传》

(2) 宫殿正门两旁小门“掖门”的简称 [side door]

入未央宫掖门。——《汉书·高后纪》。师古曰:“掖门,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

(3) 又如:掖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掖垣(皇宫的旁垣);掖庭(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掖殿(宫中旁殿)

(4) 另见 yē

常用词组


掖县
© 汉典

掖 國語辭典

掖ㄧㄝˋ​yè语音
动
  1. 用手搀扶人的手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

  2. 扶持、帮助。如:「扶掖」、「奖掖」。《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名
  1. 胳肢窝。《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通「腋」。

形
  1. 旁边的。如:「掖垣」、「掖门」、「掖庭」。《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直撞入魏阵中。」

掖ㄧㄝyē
动
  1. 塞、藏。《红楼梦·第九七回》:「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也算多剩了两个大钱,掖在耳朵眼儿里。」

掖ㄧˋ​yì读音
  1. (一)​之读音。

© 汉典
【卯集中】【手】 掖·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掖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掖·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奕。【說文】以手持人臂投地也。

又挾扶也。【詩·𨻰風·衡門序】誘掖其君也。【疏】誘謂在前導之,掖謂在傍扶之。【左傳·僖二十五年】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註】挾之而投於城外也。

又【說文】臂下也。與腋同。【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逢,猶大也。大袂衣也。【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又宮旁舍曰掖庭,殿旁垣曰掖垣,宮闕旁小門曰左右掖門,皆取肘腋之義。【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更名永巷爲掖庭。

又【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註】掖門在兩傍,言如人臂掖也。【杜甫詩】花隱掖垣暮。

又郡縣名。【前漢·地理志】張掖郡。【註】張國臂掖,故曰張掖。【又】東萊郡掖縣。【韻會】掖,腋本一字。今扶掖字从手,肘腋字从月。然古腋字本作亦,非从月也。

© 汉典
【卷十二】【手】

掖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从手夜聲。一曰臂下也。羊益切文二百六十五 重十九

『說文解字注』

(掖)㠯手持人臂也。各本臂下有投地二字。今依左傳音義刪正。左傳。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赴當是仆之誤。正義曰。說文云。掖、持臂也。謂執持其臂投之城外也。釋文曰。說文云以手持人臂曰掖。陸孔所據皆無投地二字。淺人傅合左文增之。不知掖人者不必皆投地也。詩衡門序曰。僖公愿而無立志。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鄭云。掖、扶持也。是可證矣。从手。夜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一曰臂下也。此義字本作亦。或借掖爲之。非古也。儒行。逢掖之衣。高后本紀。見物如蒼犬據其掖。俗亦作腋。

© 汉典

掖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ɛ˥˧; jɛ˥ 唐代读音 iɛk日语读音 WAKIBASAMU TASUKERU WAKI韩语罗马 AYK现代韩语 액

客家话 [梅县腔] jit8 [海陆腔] rit8 ze5 [客英字典]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je5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宝安腔] jit8粤语 jat6 jik6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入聲作去聲 逸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昔韻 入聲 繹小韻 羊益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鐸部 ;王力系统:餘母 鐸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掖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掖」 說文‧手部「掖」 睡.日甲153「掖」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夜
腋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靨(ye4)
    2. 曄(ye4)
    3. 楪(ye4)
    4. 㷸(ye4)
    5. 燁(ye4)
    6. 葉(ye4)
    7. 㩎(ye4)
    8. 枽(ye4)
    9. 謁(ye4)
    10. 枼(ye4)
    11. 㙪(ye4)
    12. 䭟(ye4)
    13. 噎(ye1)
    14. 擨(ye1)
    15. 暍(ye1)
    16. 吔(ye1)
    17. 蠮(ye1)
    18. 倻(ye1)
    19. 椰(ye1)
    20. 潱(ye1)
    21. 耶(ye1)
    22. 窫(ye1)
    23. 歋(ye1)
同部首
    1. 扵
    2. 扽
    3. 撒
    4. 㨚
    5. 㩪
    6. 捬
    7. 搡
    8. 㧟
    9. 捤
    10. 擁
    11. 捣
    12. 㩞
同笔画
    1. 𠅢
    2. 㛫
    3. 䘣
    4. 袾
    5. 铚
    6. 菷
    7. 㟝
    8. 晡
    9. 珴
    10. 梚
    11. 敎
    12. 淚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