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gǔ

ㄍㄨˇ

部首 口

部外 2

总笔画 5

𠖠 𡇣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53E4

上下结构

1225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dghg

jr

edj

40600

拼音 gǔ

注音 ㄍㄨˇ

部首 口 部外 2总笔画 5

统一码 53E4笔顺 12251

常 通 标

古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古

gǔ ㄍㄨˇ

  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3. 姓。

英语 old, classic, ancient

德语 alt, altertümlich, geschichtlich, aus früherer Zeit stammend (Adj)​,Altertum, erdgeschichtliche Frühzeit (S, Gesch)​,Gedicht im alten Stil (S, Lit)​,Gu (Eig, Fam)

法语 ancien,antique

© 汉典

古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古 gǔ

〈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ancient times]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books or orthodoxies of ancient sages]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the ancients]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Heaven]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form of pre-Tang poetry]。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Cuba]。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词性变化

◎ 古 gǔ

〈形〉

(1) 久远;古老 [ancient;age-old]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simple]。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strange]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old;former]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常用词组


古奥古板古北区古刹古厝古代古代古道古道热肠古典古董古都古方,古方儿古风古怪古冠古国古话古画古籍古记古迹古今古今中外古井无波古劲古旧古来古兰经古老古里古怪古历古貌古心古朴古气古腔古调古钱古人古色古香古尸古诗古时古式古书古玩古往今来古为今用古文古文字古文字学古物古昔古稀古训古雅古谚古意古音古远古语古筝古装古拙
© 汉典

古 國語辭典

古ㄍㄨˇgǔ
名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形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 汉典
【丑集上】【口】 古·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古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古·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古文〕𠖠𡇣【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 汉典
【卷三】【古】

古 《说文解字》

【卷三】【古】
『說文解字』

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𠖠,古文古。公戶切〖注〗臣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注〗𡇣,古文古。

『說文解字注』

(古)故也。邶風、大雅毛傳曰。古、故也。攵部曰。故、使爲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故曰古、故也。逸周書。天爲古。地爲久。鄭注尚書稽古爲同天。从十口。識前言者也。識前言者口也。至於十則展轉因襲。是爲自古在昔矣。公戸切。五部。凡古之屬皆从古。


(𠖠)古文古。

© 汉典

古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u˨˩˦ 唐代读音 *gǒ日语读音 FURUI INISHIE韩语罗马 KO现代韩语 고越南语 cổ

客家话 [梅县腔] gu3 [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东莞腔] gu3 [沙头角腔] gu3 [宝安腔] gu3 [海陆腔] gu3粤语 gu2潮州话 gou2(kóu) gu2(kú)

近代音 見母 魚模韻 上聲 古小空;中古音 見母 姥韻 上聲 古小韻 公戶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模部 ;王力系统:見母 魚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古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古」 甲1839合3826「古」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古」 望1.40「𠖠」 說文古文「古」 睡.法192「古」
「古」 甲475合21242「古」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古」 上(1).孔.21「古」 說文‧古部
「古」 𤼈鐘西周中期集成251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𠖠
𡇣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㚉(gu3)
    2. 尳(gu3)
    3. 餶(gu3)
    4. 榖(gu3)
    5. 䀜(gu3)
    6. 诂(gu3)
    7. 㯏(gu3)
    8. 賈(gu3)
    9. 夃(gu3)
    10. 䡩(gu3)
    11. 薣(gu3)
    12. 罟(gu3)
同部首
    1. 嚘
    2. 㗧
    3. 噸
    4. 囃
    5. 呧
    6. 㘊
    7. 咚
    8. 喣
    9. 嚐
    10. 哴
    11. 商
    12. 吇
同笔画
    1. 发
    2. 𠀓
    3. 広
    4. 汄
    5. 尒
    6. 𠂙
    7. 仭
    8. 㞧
    9. 卮
    10. 叶
    11. 付
    12. 㐰
初中古诗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 《秋词》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清·谭嗣同 《潼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宋·陆游 《游山西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南北朝·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