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hàng

ㄕㄤˋ

部首 一

部外 1

总笔画 2

上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4E04

上下结构

2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hgd

lm

iavv

20100

拼音 shàng

注音 ㄕㄤˋ

部首 一 部外 1总笔画 2

统一码 4E04笔顺 21

丄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丄

shàng ㄕㄤˋ

  1. 同“上”。

英语 above

© 汉典
【子集上】【一】 丄·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1

丄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 丄·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1

【集韻】上,古作丄。註詳二畫。

© 汉典
【卷一】【丄】

丄 《说文解字》

【卷一】【丄】
『說文解字』

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上,篆文丄。時掌切〖注〗二,古文。

『說文解字注』

(𠄞)高也,此古文丄。古文上作𠄞,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𠄞,篆作丄,各本誤以丄爲古文,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而用上爲部首,使下文从𠄞之字皆無所統,示次於𠄞之恉亦晦矣。今正丄爲𠄞,爲丄,觀者勿疑怪可也。凡說文一書,以小篆爲質,必先舉小篆,後言古文作某。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變例也。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指事也。凡指事之文絕少,故顯白言之。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指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實有其物,日月是也。指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爲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則皆爲事。凡𠄞之屬皆从𠄞。時掌時亮二切。古音第十部。


(丄)篆文上。謂李斯小篆也。今各本篆作,後人所改。

© 汉典

丄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ɑŋ˥˧ 日语读音 UE KAMI韩语罗马 SANG

粤语 soeng5 soeng6

官话 吴语 赣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丄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上」 甲1164合30388「上」 𤼈鐘西周中期集成246「上」 包2.79「上」 說文古文「上」 睡.效49「丄」
「上」 乙39合21327「上」 十三年上官鼎戰國晚期集成2590「上」 包2.10「上」 說文篆文
「」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𨑗」 包2.150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异体字
上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𠄞(shang4)
    2. 恦(shang4)
    3. 緔(shang4)
    4. 绱(shang4)
    5. 鞝(shang4)
    6. 尙(shang4)
    7. 上(shang4)
    8. 尚(shang4)
    9. 𠄠(shang4)
同部首
    1. 𠀍
    2. 𠁙
    3. 𠀶
    4. 无
    5. 𠁂
    6. 𠁐
    7. 丈
    8. 𠀔
    9. 𠀐
    10. 专
    11. 𠁍
    12. 𠀊
同笔画
    1. 又
    2. 𠀂
    3. 厶
    4. 乄
    5. 卜
    6. 𠃏
    7. 二
    8. 七
    9. 刂
    10. 𠆢
    11. 乃
    12. 𠃐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