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sān

ㄙㄢ

部首 一

部外 2

总笔画 3

叁 參 弎 𢦘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4E09

单一结构

111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dggg

mmm

cd

10101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 部外 2总笔画 3

统一码 4E09笔顺 111

常 通 标

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三

sān ㄙㄢ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英语 three

德语 drei (3)​ (Num)

法语 trois,3

© 汉典

三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三 sān

〈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 三 sān

〈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 汉典

三 國語辭典

三ㄙㄢsān
名
  1. 介于二和四之间的自然数。如:「二、三、四、五……」。大写作「参」,阿拉伯数字作「3」。

  2. 姓。如明代有三成志。

形
  1. 第三位的。如:「这次比赛他得了第三名。」

  2. 表多数或多次的。如:「举一反三」、「三番两次」、「一问三不知」。

三ㄙㄢˋsàn
副
  1. 屡次、再三。参见「三思」、「三复」等条。

三ㄙㄚsā
  1. 同「仨 」。

© 汉典
【子集上】【一】 三·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2

三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 三·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2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 汉典
【卷一】【三】

三 《说文解字》

【卷一】【三】
『說文解字』

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凡三之屬皆从三。弎,古文三从弋。穌甘切文一 重一

『說文解字注』

(三)數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於文一耦二爲三。成數也。此依韵㑹所引。韵㑹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从一耦一。以一儷一也。此曰一耦二爲三。以一儷二也。今又皆脫一字。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凡三之屬皆从三。穌甘切。古音在七部。


(弎)古文三。

© 汉典

三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sĄn˥ 唐代读音 *sɑm sɑm日语读音 MITSU MITABI韩语罗马 SAM现代韩语 삼越南语 tam

客家话 [梅县腔] sam1 sam5 [宝安腔] sam1 | sam3 [客英字典] sam1 sam5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海陆腔] sam1 sam3 [东莞腔] sam1 [沙头角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sam3 [陆丰腔] sam1粤语 saam1 saam3潮州话 san1 sam1 (saⁿ sam)

近代音 心母 監鹹韻 平聲陰 三小空;心母 監鹹韻 去聲 三小空;中古音 心母 談韻 平聲 三小韻 蘇甘切 一等 開口;心母 闞韻 去聲 三小韻 蘇暫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覃部 ;心母 覃部 ;王力系统:心母 侵部 ;心母 侵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汉典

三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三」 前6.2.3合388「三」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三」 包2.58「弎」 說文古文「三」 睡.法7「三」
「參」 上(1).孔.子1「三」 說文‧三部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叁
參
弎
𢦘
© 汉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弎(san1)
    2. 厁(san1)
    3. 叄(san1)
    4. 犙(san1)
    5. 參(san1)
    6. 毵(san1)
    7. 叁(san1)
    8. 毶(san1)
    9. 参(san1)
    10. 毿(san1)
    11. 鬖(san1)
    12. 叅(san1)
同部首
    1. 𠀴
    2. 𠁇
    3. 兩
    4. 丐
    5. 与
    6. 𠁝
    7. 𠀕
    8. 丅
    9. 𠀃
    10. 両
    11. 𠀤
    12. 𠀀
同笔画
    1. 兀
    2. 己
    3. 凡
    4. 㐃
    5. 门
    6. 巾
    7. 飞
    8. 宀
    9. 孒
    10. 丸
    11. 干
    12. 䒑
小学古诗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唐·吕岩 《牧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初中古诗词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 《峨眉山月歌》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