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字字珠璣 > 正文
细说汉字:敝

这是“敝帚自珍”的“敝”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左边的中间是“巾”(上古的“巾”即为“布”),其右是手持木棍之形,意思是手持木棍抽打一块布。左边的四个点儿,即为打破后掉下来的布屑。小篆②的形体与甲骨文基本相似③是楷书的写法,是直接从小篆演变而来的。
“敝”字的本义是“破旧”,如:“敝庐何必广。”(陶潜《移居》)也就是说:破旧的房舍何必一定要宽广呢?由“破旧”之义又可以引申为“衰败”,如:“吴日敝于兵。”(《左传•哀公元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国就是因为连年作战而一天天衰败下去。也正因为“敝”有“衰败”义,那么有的东西也会因为衰败而被“拋弃”,如《礼记•郊特性》:“敝之可也。”就是说:把它拋掉也是可以的。
也正因为“敝”有“破旧”义,所以古代对自己或自己一方也常用“敝”字表示谦称,如:“敝邑之众。”(《左传•襄公八年》)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后世又有“敝人”、“敝舍”等谦词。
扩展阅读

会意兼形声字。从㡀,从攴,㡀亦声。甲骨文从攴,从巾。右边是手持木棍抽打巾,左边的“巾”是一块布,布上的点表示破碎的布屑。战国文字承袭甲骨文。右边“
”演变成“攴”,字右边的“攴”多写成“攵”,楷书写作“敝”。本义是败衣,破旧的衣。《诗·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引申为破旧。《易·井》:“甕敝漏。”又有疲惫衰败之意。《汉书·张敞传》:“吏民凋敝。”引申为谦词,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国,敝姓。(胡伟 郭敏珊)
——李学勤《字源》

汉典: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