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攴

扩展阅读

,又为手之象,
为击具之象,二者共会击打或治事之意。战国时击具作
或
,手由旁持变为下持,全字遂由
而
、
。《说文》准战国文字厘定作
,分析为“从又,卜声”,属于理据重构,与古初构意有别。楷书作攴或攵,攴是隶定体,攵是隶变体,《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攴为正体。但在用作偏旁时,攴与攵皆有使用,同为正体。本义为击打。《合集》22539:“丙辰,攴禾?”此义古代亦借“扑”字表示。《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孔传:“扑,榎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通副词“颇”,很,甚。𩍂氏钟:“卑(俾)鸣攴好。”战国齐玺亦用作人名。(张标)
——李学勤《字源》

汉典: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