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甲金文字的交叉衔接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

​金文又称吉金文字、钟鼎文字、钟鼎彝器款识等,主要是指商周时代刻铸在青铜器中的铭文。“金”本是泛称,故有五金之说,即黄金、白金(银)、赤金(铜)、青金(铅或锡)、黑金(铁)。青铜是铜锡合金或铜锡铅合金,以其呈青绿色而得名。

我国大约从夏代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晚商达到鼎盛阶段。当时的青铜器上常铸有做器者的族名、私名和所要祭祀的祖先名,字形比较原始,字数由少到多,能很清楚地反映出汉字发展演变的脉络。商末周初一段,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又有了长足进步,殷周王朝用大量的青铜赏赐贵族、大臣。这些人铸造青铜器时,往往要刻铸铭文,来记述时王的恩赐,颂扬祖先的功烈,企望长久地留传给子孙后代。

青铜器是奴隶主贵族财富和权力的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具体体现了当时的礼乐制度。在青铜器的诸多种类中,传统著录总是把“钟”、“鼎”放在第一、第二的位置,因为称得上重宝的礼器还得数食器中的鼎和乐器中的钟。在古代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而钟的多少则与鼎相称。又有所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问鼎轻重”及“钟鸣鼎食”等等,都证明了钟和鼎的宝贵。

通行的文字学著作,往往立有“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之类的名目,这容易给人一种印象,似乎甲骨文只属于殷商而金文只属于两周。其实,“周因殷礼”,殷周文化也好,甲金文化也好,彼此关系密切,存在许多交叉衔接之处,并不能断然割裂开来。

图3-13

图3-13是商代青铜器分期简表,读者可以由此看到一些青铜器形制特征。图3-14是一些甲金文字的对照列表。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说:“著有族名金文的铜器,时代往往比早期甲骨文晚,甚至在西周早期的铜器上都还时常能看到这种金文。但是它们的字形却比早期甲骨文更象形。这种现象应该是古人对待族名的保守态度造成的。”

图3-14

下面我们不妨结合“妇好”、“庙号”、“周祭”及“周原甲骨”等几个典型图例的解说来进一步探讨甲金文字的密切关联。

图3-15

图3-15是一期卜辞。文辞为:“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乎(呼)妇好伐土方,受有右(佑)?五月。”“共人”,召集人众;“呼妇好伐土方”,命令妇好征伐名土的方国;“受有佑”,受到保佑。

妇好是殷王武丁的诸妇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可考的第一个女将领。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发掘五号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的许多器物上有妇好的铭文,可以确证此墓的墓主就是妇好。

图3-16是《妇好大型铜钺》及“妇好”铭文。

图3-16

图3-17是《祖日乙戈》。铭文自左至右依次为:“祖日乙。大父日癸。中父日癸。父日癸。父日辛。父日己。”上文已经谈到,殷人有以天干字为已故祖先或亲人命名的习惯。

图3-17

图3-18

图3-18是五期卜辞摹本,上部残。下部文辞为:“癸巳王卜贞:旬亡(无)祸?王占曰:吉。在六月甲午彡(肜)羌甲,隹(唯)王三祀。”“肜”是殷代五种周祭方式之一,“羌甲”是第十六个商王。“三祀”是某个殷王在位的第三年。

图3-19

图3-19是《二祀其卣》铭文摹本。器铭为:“丙辰,王令其兄(贶)于夆田,宾贝五朋。才(在)正月,遘于妣丙彡(肜)日,大乙爽,隹(唯)王二祀,既戒于上下帝。”器盖、器底的铭文均为“亚貘;父丁”。器铭中有些字不易辨识。“宾贝五朋”意为赠送五朋的贝。在古代,贝是宝货之一,其数论朋。“妣丙”是大乙(即商汤)的配偶,“爽”的意思就是配偶。同甲骨文一样,此铭中也记载了肜日之祭,而且也是丙日肜的妣丙。“上下帝”指天神地神,合文(上面的“妣丙”、“大乙”也是合文)。“亚”字可能是墓穴形的摹写,“貘”是族名。此器是为祭奠父丁所作。

图3-20是“宰丰”兕骨刻辞及背面图案的摹本,其图案与铜器纹饰相似,颇耐人寻味。正面文辞为:“壬午,王田(畋)于麦录(麓),获商识(痣)兕。王易(赐)宰丰寝小脂兄。才(在)五月,隹(唯)王六祀彡(肜)日”。“商痣兕”大概是身带斑痕的兕,其中“痣”原作“识”字繁体右旁部分。“小脂兄”不明其为何物,“脂”字原作左“矢”右“旨”,姑且写作“脂”。

图3-20

西周也是有甲骨文的,其中以1977年出土于陕西凤雏村周原(周人的发祥地所在)遗址者为最大宗,共计近300片,字数近1000字。周原甲骨的时代大致属于周人灭商前后一段,内容可分为占卜文辞、记事文辞及卦筮记录。周原甲骨的字形小如粟米,要经过大约五倍的放大后才能看得清楚。

图3-21

图3-21是一片周原甲骨的放大摹本,文辞为:“癸巳,彝文武帝乙宗。贞:王其绍祭成唐,鼎御报二女,其彝血牡三、豚三,斯有正。”以上为宽式释文。“彝”是一种常规性的祭祀方式。“文武帝乙宗”指殷王帝乙(纣王之父)的宗庙。“成唐”即成汤、商汤。“鼎”字上面似乎还有残缺的部件。“御报”都是祭祀方式。“斯有正”意思是这样做才吉利。这片甲骨大约是周文王时期制作的,当时周族仍为殷商王朝的属国,所以才有周人祭祀商汤的情况。

——摘自 《中华文明史话:汉字史话》

购买本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汉典:zdic.net

阅读原文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