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印度禅与中国禅的关系

铃木大拙

​作者简介:铃木大拙(1870~1966)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曾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大谷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在镰仓圆觉寺从著名禅师今洪北川开始学禅,曾从事佛教典籍的英译和西方哲学、神学著作的日译,熟悉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成就。多次到美国和欧洲各国教学、演讲。晚年赴中国进行佛教实地考察。

 

中、日两国禅宗的禅和印度的禅定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印度的禅定只是指静心。并没有在知的层面展开,让人很难产生共鸣。更不包含体验。禅宗中的禅是强调通过禅定让内心有所收获。佛陀时期的印度,盛行哲学或宗教性的修行。佛陀曾向两位哲学家老师请教。可能这里的“两位”是个象征性的数字,实际上应该是很多人。但没有一位能够让佛陀满意。无论在“知”的范畴还是在禅定方面。佛陀认识到,必须在这两方面有所发展和突破。

 

以上是我对印度禅的思考。在中国,禅是在特殊形式下呈现的。今天,是依据公案参禅。在公案出现之前,中国禅宗的修行多是一问一答,即提出问题对此回答。或者是一棒一喝。总之在一问一答中禅宗得到了弘扬和发展。印度的禅则不同。那么,菩提的信息和内容是如何被写入经书的呢?你读一读经书就会发现,里面记述了很多传奇般的事迹。基督教的圣经中记载着基督在海面上行走,用一片面包让几百人吃饱等内容。佛教经典中也有不少奇迹。例如,一位比丘尼可以脚不着地在空中行走。这些都是非科学的离奇故事,三菩提的内涵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无奈之下只好用传奇的方式来表现。或许这样做是为了表达出用语言难以说清楚的内容。

 

传说维摩住在一间狭小的方丈室。有一次佛陀派文殊菩萨率领众多僧人探望病中的维摩。文殊菩萨一行人数很多,居然全部进入了维摩四铺席半大的方丈室。印度人的想像力,真是让人望尘莫及啊!经书记载:天界中有个只靠香气生活的国度,名为香积国。香积国的众菩萨们探望维摩时同样全部进入了那间四铺席半的方丈室。维摩的方丈室面积却没有丝毫扩大。总之,超越常理且不可思议的现象,就这样奇迹般地发生了。

 

如果非要问其中道理,我的回答是:因为这是印度的禅。印度的禅,不像中国那样一棒一喝,而是基于印度现实,在远离现实的世界中展现。前面说过,印度民族的想像力极为丰富。在数字的表达方面,也是中国和日本无法比拟的。通常说明一个很大的数字时只能给对方一个模糊的概念,印度人却能生动详细地说明这个数字如何大。印度人会这样问:几十亿里外有一个世界。在几十亿个这样大的世界所形成的世界尽头,还有一个世界。将那个世界粉碎成尘埃后,能不能一个一个地计算出尘埃的数量。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肯定回答:不能。这时,印度人就会告诉我们:佛陀寿命的长度与无法计算的尘埃数量相等。在印度,再大的数字也不会无法计算,他们会举出例子,生动地说明数字大到什么程度。这是印度人独有的思维模式。拥有这样思维的印度人在讲述三菩提的特色时,采用了维摩的方丈室、月上女漫步天空等比喻。这类例子很多。《法华经》中记载:佛陀从眉间放射出白毫之光,照亮了东方数万亿国土。国土上的诸佛悉数显现,端坐在莲花之上。当描述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容时,只有付诸想像力。也许,这就是印度人表现禅的思想的方式。

 

中国则与印度大相径庭。中国人注重实践。阅读老庄时你会发现,经常出现“天下、国家”一类的词语。老、庄这样的超脱之人也会谈论国家大事。中国人无法摆脱尘世的烦扰,这体现在中国人的理想中。中国人追求福、禄、寿。福,是长久的富贵;禄,是金钱;寿,指长寿。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寿”的装饰图案。此外,成仙也是中国人的理想。这里的成仙并不是指单纯地羽化成仙,目的是祈求返老还童。这与菩萨不救度完世间之人绝不涅槃的思想迥然不同。菩萨思想是印度传来的,是中国所没有的。与希求超越国家的印度人不同,中国人更现实。

 

——摘自 铃木大拙《禅是什么》

购买本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汉典:zdic.net

阅读原文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