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搏

“搏手困穷,无望来秋。”这个“搏”字本为形声字。①是金文的形体,左边是“干(盾之类的武器)”,表示用武器搏斗,右边的“尃”表示读音。②是石鼓文的形体,左边的“干”讹变为“牛”。③是小篆的形体,由“牛”变为“手”,有道理。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搏,索持也。”段玉裁又解释说:“索持,谓摸索而持之。”许慎与段玉裁的说法均不妥。由金文的形体看,“搏”字的本义是“搏斗”,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这是说:晋侯做梦与楚子搏斗。由“搏斗”引申为“捕捉”,如《周礼•夏官•环人》:“搏谍贼。”意思是:捉住那个做间谍的坏人。由“捕捉”又可引申为“抓取”,如张衡《西京赋》:“搏耆(qí)龟。”所谓“耆龟”就是老龟。大意是:用手指抓取那个老乌龟。
请注意:“搏”与“摶(tuán)”是不同的两个字,不能相混。“摶”是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的意思,已简化成“抟”。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形声字。从手,尃声。金文从干,尃声,或从戈,尃声。干、戈表意同类,均为武器。战文形体变从戈为从攴,石鼓文形体左边的“干”则讹变为“牛”。小篆的形体由“牛”又变为“手”,改为从手尃声。《说文》:“搏,索持也。一曰至也。”段玉裁注:“搏,𡩡持也。𡩡,各本作索,今正。入室搜曰𡩡。𡩡持,谓摸索而持之。”《集韵·遇韵》:“搏,捕也。”指搜捕,捕捉。 《国语·晋语八》:“平公射𫛩(yàn),不死,使竖襄搏之。”但由金文的形体看,《说文》所释非本义,“搏”的本义应是“搏斗”。对打,相斗。《广雅·释诂三》:“搏,击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杜预注:“搏,手搏。” “捕捉”应是“搏斗”的引申义。由捕捉可引申为执持,握持。《吕氏春秋·首时》:“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高诱注:“搏执子胥之手,与之俱坐,听其说。”又可引申为攫取,拾取。《史记·李斯列传》:“铄金百溢,盗跖不搏。”司马贞索隐:“搏犹攫也,取也。凡鸟翼击物曰搏,足取曰攫,故人取物亦谓之搏。”(荆亚玲 蒋晓薇)
——李学勤《字源》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