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古文赏析——子革对灵王

《古文观止译注评》

编 选:(清)吴楚材 吴调侯

译 注 评:毕宝魁 尹博

本文通过行为和对话描写主要表现两个人物:楚灵王和子革。楚灵王是春秋后期争议很大之君主,他是楚康王弟。楚康王死后,其幼子即位为君,楚灵王趁侄子国君生病,亲手将其勒死,自立为王。灵王即位后,与吴国多次交战,先后灭陈、蔡两个华夏诸侯国,又修筑东西不羹两座大城以威慑中原,重新成为霸主。但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不思采用温和的怀柔手段稳固政权基础,反而再次出兵与吴国争夺徐国,本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灵王率军驻扎在离徐国不远的乾溪,以狩猎为名,炫耀武力。穿戴豪华奢侈,威风凛凛,显示出好大喜功的神态。大臣子革进见,灵王遂摘下帽子,脱下披风,放下鞭子,以示对大臣的尊敬。这一细节,显示出楚灵王对于子革的尊重,接着是两人的对话。开始楚灵王连续发问,都是索取,子革全部是顺着说。工尹路有事请示楚灵王,楚灵王进到里面去。楚灵王的随仆析父有机会提示并埋怨子革。子革告诉他自己已经准备好严厉言辞进行进谏。通过子革的回答可以看出用的是“欲擒故纵”之法。这是小插曲。楚灵王出来和子革接着谈话,恰巧右史倚相路过,又是一小插曲,子革借机用倚相的口吻进谏,以周穆王为因由,告诫楚灵王不要好大喜功,不要不爱惜民力,这样容易失败。楚灵王毕竟是国君,完全理解子革话里的意思,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几日里寝食不安,但最后还是难以克服改正,最后失败自杀。

子革不是楚国本土的大臣,是从郑国来“政治避难”的公子,原名郑丹,子革是他的字。春秋时代列国人才流动频繁,“楚才晋用”的例子很多,中原人才逃往楚国的也不少。作为落魄公子,子革能够做到右尹,显示了楚国任用人才的不拘一格。灵王与子革的对话,则显示了灵王对子革的充分信任。

倚相的出现也值得注意,楚国的史官居然能够读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史书,令人惊叹,也可以看楚国接受三代文化之快。

最后孔子的评价则是揭示主题。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复礼,就是要符合周礼的规定。一旦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则天下纷纷扰扰都归于自己的仁心,不再会有欲壑难填的苦恼,也不会再有自取灭亡的冲动。孔子对于楚灵王有惋惜的意味。

【原文】:

鲁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译文】

鲁昭公十二年。楚灵王到州来进行冬猎,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天下雪了,楚王穿戴着皮帽,秦国制作的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拿着鞭子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右尹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放下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伋、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侍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鼎也作为分赐给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

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远在偏僻的荆山地方,乘坐破旧的柴车,穿着破衣烂衫,居于草野荒凉之地,跋涉山林,来侍奉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来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齐,是周王的舅父;晋及鲁、卫,都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怎么会吝惜鼎?”楚王说:“从前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许国旧地,如今郑国人贪图依赖那里的田地有利,而不给我们。我如果向他们要求,会给我们吗?”

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室不吝惜鼎,郑因岂敢吝惜田地?”楚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远而畏惧晋国,如今我们大力修筑陈、蔡、东、西不羹四个城邑,兵赋都达到兵车一千辆,你也参与其事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君王啊!单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惧了,再加上楚国,岂敢不畏惧君王呢?”

这时工尹路请示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冒昧请君王指示。”楚王进去察看。仆析父对子革说:“您是楚国的希望,现在和君王说话好像回声一样应和,国家可怎么办呢?”子革说:“我磨快言语的刀刃以等待时机,君王出来,我的词锋就会如同刀刃一般砍下去。”

楚王出来,又接着谈话。左史倚相从面前小步快速走过,楚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古书。”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祈招》的诗篇来制止穆王的贪心,穆王因此能在祗宫寿终正寝。下臣曾问他诗句却不知道。如果问年代久远的事,他怎能知道?”楚王说:“你能吗?”子革回答说:“能。那首诗说:‘《祈招》的音乐和谐,表现了美德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气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没有像追求醉饱一样的贪心。’”楚王作了一揖就进去了,有好几天,送上饭不吃,躺下睡不着,但还是不能自己克制自己,以致最后遇到祸难。

孔子说:“古代有记载‘克制自己,回到礼制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像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

——摘自《古文观止译注评》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