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越来越长的修饰语

陈海东

作者简介:陈海东,上海市人,1953年出生,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吉林大学中文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教授过普通语言学、汉语等多门课程。

现代人作文章,特别是写逻辑性强的论说文,常常需要用修饰语很长的语句,这是为了更精确地表示自己的思想。例如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第一阶段是党的幼年。……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

这段话连用了几个判断词“是”,在这几个“是”的后面都用了长长的结构复杂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中心语“党”。如此之长、如此复杂的修饰语只有在现代才大量出现,古代汉语里是很少有的。

在甲骨文时代,汉语语法是相当简单的。那时人们说话造句很少有修饰语,像“癸亥卜,今日雨?”“壬寅贞,子渔亡祸?”“帝令雨。”这样的句子都非常简单朴素,一点不加修饰。

从上古到中古,汉语语句中的修饰语逐渐复杂起来,但也只是偶然有一些较长的但结构简单的修饰语。例如唐代古文大家韩愈的《画记》中有这样的语句:“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盾弓服矢房甲胄之属,饼盂登笠筐筥锜釜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奕之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属”、“器”、“具”之前都有较长的修饰语,然而这些修饰语虽较长却结构简单,只是并列一长串名词而已,而且就是这种较长但结构简单的修饰语在中古时期的文章里也是很少见的。

从中古到近古,汉语的修饰语不仅用得多了起来,而且结构上也日益复杂化。例如《水浒传》“莫不是人叫他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名词“武大郎”的前面用了“人叫他三寸丁谷树皮”这样的主谓结构且双宾语的修饰语。《红楼梦》“袭人也把打发宋妈妈给史湘云送东西的话告诉了宝玉”,名词“话”的前头用了“打发宋妈妈给史湘云送东西”这样的兼语结构的修饰语。不过,这时期的修饰语在复杂程度上还远远不能和今天相比。

汉语修饰语真正获得飞跃性发展的时期是在现代。

20世纪初,中国步入了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现象的日益复杂化和人类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言语时需要表述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这种新时代的交际需要,汉语里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而严密的语法结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着复杂结构的定语或状语的长句子。这方面的例子除了前面所举的毛泽东著作中的例子外,在我们今天的书报文章中可说是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今天,沉睡在长江金口水域江底半个多世纪的一代名舰中山舰,逐渐昂起舰首,浮出水面……

——摘自1997年1月18日《新民晚报》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市政府……向驻沪三军、武警部队和烈军属、革命伤残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同上

前一段话的名词中心语“中山舰”之前用了复杂的定语修饰语,后一段话的动词“致以”之前则用了长长的状语修饰语。汉语修饰语在现代所获得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

汉语的语法与汉语的词汇一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也走过了一条由简单到复杂的道路。较之以往,今天的汉语语法更加精确、更加完善、更加成熟和更加富于表现力了。

——摘自陈海东《汉语史话》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