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哪来的“惠惕周”和“朱尊彝”?

金文明

近读《朴学思潮》一书,发现了不少人名差错,这里试举两例:

(一)在第二个争论的过程中,汉学刻意设置门户壁垒,主张以考据为正统,以三惠(惠惕周、惠士奇、惠栋)为表率……(总序第16页)

所谓“三惠”,是指清朝三位姓惠的著名经学家,他们为祖孙三代,即惠周惕、惠士奇和惠栋。本书不仅两次将“惠周惕”颠倒成“惠惕周”(另一处在正文第4页),而且还有一处误成了“惠周扬”(第11页)。作为一部学术专著,实在是不应该的。

(二)(康熙)用非常规的手段加紧笼络,一次就招抚了朱尊彝、汤斌、潘耒、毛奇龄等143人。(第67页)

凡是学过清代学术史的人,恐怕都应当知道康熙年间有位著名的学者叫朱彝尊,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及《曝书亭集》等。他所编选的《词综》也曾广泛流传,深得士林的好评,怎么能把他的名字颠倒成“朱尊彝”呢?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关于汉典
  • 版权声明
  •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179号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