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不用“杯”来量
金文明
《史记·李斯列传》收录了一篇著名的李斯上秦王书,此文后来被收入《昭明文选》,题为《上秦始皇书》,又收入《古文观止》,改题为《谏逐客书》。其中有两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这两句话由于经常被用来比喻伟大功业的建立,要从点滴的积累开始;或者比喻人的器量宏大,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格言。但人们在引用时,往往会改动或增删个别的字词,有时甚至把句子次序也加以变化,因而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文本,例如:
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细流,所以成其大也。(《韩诗外传》卷三)
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山不让土石以成其高。(《淮南子·泰族训》)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水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以上这些变动,并不影响对原意的理解,因此都是可以的。但下面这篇文章中引用的个别字词就有问题了。
2007年3月23日《中国老年报》载《我与华君武的笔墨之缘》:
泰山不拒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深。
这里前一分句中的“杯土”,古例中或作“砾石”,或作“土石”,或作“土壤”,都是泛称,现在改成“杯土”,表示量很少,本来也可以。但“杯”一般只盛水而不盛土,用“杯”字作计算泥土的量词,实在闻所未闻。古代有“一抔土”的说法,如《汉书·张释之传》:“取长陵一抔土。”抔,音póu,本义指用手捧取,后借来作手捧泥土的量词。由于现代汉语中“抔”字已基本不用,而常用的“杯”又与“抔”字形相近,于是作者便将“抔土”误成了“杯土”。这样的粗心实在是不应该的。
(原载《咬文嚼字绿皮书》)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