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蛾眉”的另一种可能性

刘维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蛾眉”是美好才华的代表,是高尚、正直、忠诚等品德的标志。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在《小词中的修养境界》中介绍说,自屈原使用“蛾眉”之后,“蛾眉”在古典诗词中逐渐成为“culture code”,即文化符码,后世文人使用“蛾眉”,极有可能是在暗指文人追求美好才华,或者表达忧谗畏讥、怀才不遇的情感。比如,李商隐《无题》诗中“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通过描写女孩子照镜画眉说明自己对美好才能的追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词,清代学者张惠言《词选》批注道:“此感士不遇也……有《离骚》初服之意。”

然而,晚唐诗人刘驾通过自己的创新颠覆了这一说法。其《弃妇》诗曰:

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

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

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

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

昨夜惜红颜,今日畏老迟。

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其中“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四句是说纯朴勤劳的妇人被丈夫赶回娘家,心中十分悲哀:“我养的蚕已结茧,我织的素还在机器上。新人看到我的辛苦劳动成果,心里笑我:你辛苦干这些哪里比得上我画的蛾眉!”就好比不辞辛劳为国为民办事的臣子为小人中伤而遭君王疏远,小人对着臣子的政绩讥笑道:“你干这些还比不上我在皇上耳边说两句好听的话呢!”此时“蛾眉”又变成“新人”借以取悦男人而取代勤俭持家的原配的手段,或小人谄上媚下排挤忠良的手段了。这与屈原使用过的“蛾眉”大相径庭,也与“蛾眉”作为文化符码的使用惯例背道而驰。

有意思的是,刘驾借弃妇之口批评了丈夫耽于美色以及“新人”依赖美色得宠,而有更多的诗人在诗中批评受宠之人靠的不是“美色”。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说的是一个宫女哀叹自己的美貌得不到欣赏,对镜化妆时也心灰意懒了。那些得到皇帝宠爱的人都不是真正容貌美丽的人,叫我梳妆打扮给谁看呢?言下之意是指自己的才华不被看重,而当政者任用的都不是真正有才华的人。实际上二人用了看上去相矛盾的语言形式反映了同一事物的本质。刘驾以养蚕、织素托喻真正的才华和品德,以“蛾眉”托喻非其道的做法;杜荀鹤借容貌美丽指美好的才华和品德,而以“不在貌”借指非其道的做法。这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

刘驾作为唐代有名的“才子”,不可能没读过《楚辞》,他反其道而行地使用“蛾眉”,而且运用得如此自然,到底是故意的呢还是无意为之的?这是否表明晚唐时期“蛾眉”一词尚未完全固化为文化符码呢?不管怎样,这都给出了“蛾眉”一词使用上的另一种相反的可能,使我们见识到了汉民族语言使用上丰富的可能性,这是语言富有活力的标志。

投稿人:刘维bigyard@126.com


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汉典主站:www.zdic.net

汉典论坛:bbs.zdic.net

汉典手机站:m.zdic.net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