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老白说史(十二)

李小白

以史为鉴之十二《由荀彧之死说开去》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了三国时期著名人物荀彧之死。

原文:

操军向濡须,(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皆惜之。


试译如下:

曹操大军向濡须进发,荀因病留在寿春,喝下毒药而死。荀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而且有智谋,喜欢推荐贤能的士人,因此,当时人对他的去世都很惋惜。


感想:

让荀彧这样死,古代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隐杀”。说白了,就是曹操想杀荀彧,但又不想背上杀功臣的骂名,就用尽方法让你知道已经不受重用了,而且也无路可逃,逼得你自己喝毒药。当然后续的还有哭祭、追封等掩人耳目的作秀。这些都是政治家的伎俩,不去深究了。

让我想多说几句的,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在三国时期如此重要,但后世对他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文中的话说“故时人皆惜之”,但“时人”不是后人。当时的人为他婉惜,后人就未必。

比如唐代的杜牧,就在《题荀文若传后》说:

荀文若(荀彧,字文若)为操画策取兖州,比之高、光不弃关中、河内;官渡不令还许,比之楚、汉成皋。…及事就功毕,欲邀名于汉代,委身之道,可以为忠乎?

意思是荀彧帮助权臣曹操瓜分了汉朝的地盘,消灭了打着扶持汉室旗号的各路诸侯,实际上是使汉朝灭亡的帮凶。等到曹操要凌驾于汉朝皇帝之上时又站出来反对,这只是他沽名钓誉,他委身曹操所做的事,能算是汉朝的忠臣吗?

到了宋代,司马光又说杜牧不对,说:

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于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口所言邪!用是贬,非其罪矣。

大意是我认为,孔子说:“文胜质则史。”所有撰写历史的人,在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语时,都会加以修饰。那么,把曹操比作刘邦、刘秀以及楚汉相争等,只是史学家的文字,怎么会都是荀所说的话呢!根据这些事来贬低荀彧是冤枉他了。

这里的“文胜质则史”,说白了就是:历史是经过写历史的文人修饰过的,不一定就是干巴巴的事实。由此就需要我们后来读史的人要拨开迷雾见太阳(不过很可能看不到,因为几千年了,太阳并不会钉在天上不动)。用实践论的方法,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

荀彧太出名,是忠是奸就不多说他了。引发了我思考的是另外一些事。

中国的历史真的很有趣,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长的时间,加上文字的发展,词义的变化,要想得出一个所谓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什么人都能读历史,也都会因为情感、见识、出身、性格等差异,对同一历史事件得出不同的看法。如此而已。在象牙塔里享受应试教育的人谈历史,可能会囿于老师的影响,总想得出个标准答案。在茶楼酒肆里摆龙门阵的人谈历史,可能只会相信话本戏文的演义,不太在乎真实。

一些朋友对我读史持有异议,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用词刻薄,让人很不受用。其实这很正常。因为我只是在说我的感觉。

首先,我不是在大学课堂里讲课。对于一个人,一件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感想,不应该必须有一个标准答案。

其次,时代在发展,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甚至不同的政治观念,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都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个结论要打上引号,就是因为它是有时代性的,有倾向性的,有局限性的。

第三,我第三个段落是“感想”,而不是“答案”,也就是说这个感想不带有标准的性质,完全和我的情感有关。

因此,《老白说史》就是老白这个人,在此时此刻读中国历史时有时代性、有倾向性、有局限性的个人感想而已。

顺便说一下:就历史而言,我不喜欢“标准答案”,也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各人读各人的才会更有趣。有人说我不按历史大纲思考,不按“早有定论”的规矩去思考,我在此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回答:

“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就现状而言,做事本来还随各人的自便,老先生要整理国故,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至于青年,却自有他们的活学问和新艺术,各干各事,也还没有大妨害的。但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

(见《鲁迅全集•第一集•坟•未有天才之前》)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