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语林之獬:谁把花插满头?

AIAI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卜算子》及其作者严蕊,注定是要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的。近日因一偶然因缘,细读此篇,发现误解者颇多。

略举一二:

下片写自己渴望自由渴望幸福。“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写自己一定要离开牢狱,摆脱灾难。“去”指离开囹圄之灾,“终须”是最终应该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的坚决信念;“住也如何住”中的“住”指在牢狱之中,“如何”含有质问之意,继续表示自己是无辜的,这既是向岳霖申诉,也是向整个社会控诉。

。。。。。。

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的苦难,尤其是象严蕊这样妇女的灾难更为深重。她们被迫失去了人的尊严,但是并不屈服,在重压下依然发出生命的呼喊;她们并不完全相信命运,在凛冽的严冬中仍然热切地盼望“山花插满头”的自由日子的到来。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下阕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上的不得自由。去,指由营妓队伍中放出;住,指仍留乐营为妓。离开风尘苦海,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却迂回其词,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语气来表达。意思是说,以色艺事人的生活终究不能长久,将来总有一天须离此而去。言外之意是,既“终须去”,何不早日脱离苦海呢?   。。。。。。   歇拍单承“去”字集中表了他渴望自由的心情:“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山花插满头,是到山野农村过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借代性表述。两句是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山花插满头鬓,过着一般妇女的生活,那就不必问我的归宿了。言外之意是:一般妇女的生活就是自己向往的目标,就是自己的归宿,别的什么都不再考虑了。两句回应篇首“不是爱风尘”清楚地,表明了对俭朴而自由生活的向往,但仍可看出她出语留有余地。“若得”云云,就是承上“总赖东君主”而以祈求口吻出之。

---宋词鉴赏辞典 夏承焘等撰

上面第一个意见,虽然不知出人何人之手,但观其行文颇有法度,定是前辈学人。

第二个意见出自鉴赏辞典,其作者更应是行家里手。

不过,在我看来,以上的解释都是错误的。

以上的误解,都来源于诠释者过于扣紧本事,这本来是对的,但严蕊并不是在写一一对应的申诉状,而是通篇以“花的自述”表达自伤之情,以自伤之哀婉打动主事者。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这里的去住之所,既不是牢狱,也不是乐营,而是对花而言的枝头。去住,即去留,想留在枝头是留不住的,终究会离枝落地。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上句说的是花朵终要凋落,这句说的是我这朵花凋零之后,又会有鲜花盛开,世人自会将新花插满头,无须追问我的去处。

这句看似不象在乞怜,其实正是乞怜:

花朵,光鲜时得以有被人插上头的荣光,残败后甘于被人遗忘。

这种自认天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自觉”,实在是让人心酸的沉痛。

若得山花插满头,说的不是严蕊自己,而是她所面对的男人。

这一点,上面两个意见异口同声的错,让我实在有点奇怪,难道这句真地很难解吗?

不,“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化出此句的人是懂得的。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