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老白说史(十一)

李小白

《资治通鉴》卷67,记建安19年事:

原文:

……事乃泄,操大怒,十一月,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收皇后璽綬,以尚書令華歆為副,勒兵入宮,收后。后閉戶,藏壁中。歆壞戶發壁,就牽后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后被發,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寧有是邪!」遂將后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试译如下:

……事情泄露出来,曹操知道后非常愤怒。十一月,派御史大夫郗虑带着符节和策书,收缴了皇后的印玺绶带,派尚书令华歆为副手,率兵入宫逮捕伏皇后。皇后关上门,藏在夹墙里。华歆砸破房门拆开墙壁,把皇后拖了出来。汉献帝当时在外殿,招呼郗虑坐下,皇后披头散发,光着双脚,边走边哭,经过献帝面前诀别说:“不能救我一命吗?”献帝说:“我自己都不知能活多久!”他看着郗虑说:“郗公,天下难道竟有这样的事吗!”就这样把皇后关在宫中的监狱里,幽禁而死。她生的两个皇子,也被用毒酒杀死了,她的兄弟以及宗族亲属被害者有一百余人。


感想:

曹操是一代枭雄,杀人无数,连荀彧都能被他“隐杀”,所以杀皇后并不算什么希罕事。引起我想说几句的,是那个东汉名儒华歆。

华歆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享有很多赞誉之词。比如:“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年德名望,远近所归”;“存志太虚,安心玄妙”之类的,让人一看真不愧是名士,应该是儒雅斯文,举止得体的。但在杀皇后这件事上,他怎么就完全两回事儿了,非但没有丝毫的文雅,简直是令人发指!看着古史文字,我都能想象得出华大人一脚踹开门户,指挥兵士砸开墙壁,把皇后一把拖将出来……这是何等的粗暴,何等的凶残!再想想一代帝后被华歆押解,披头散发,光着脚,边走边哭……。

此时的华歆是不是感觉自己很爷们儿啊!当皇后乞求皇帝救助的时候,皇帝都没有办法,可见当时的华歆是多么凶神恶煞。

皇后该不该杀,那是政治斗争吧,我们不妄评。但毕竟只是一个弱女子,一个大老爷们儿何必如此“抓住个蛤蟆要攥出尿来”啊!起码他的作法与“有礼有法”、“安心玄妙”之类的对不上号!

为什么谦谦君子般的华歆会做出如此的禽兽之举?细想想并不是没有原由的。

据《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大意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石头瓦块一样不为所动。华歆却拣了起来,后来瞥见管宁的脸色,于是又把金子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丽的车驾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这就是“割席分坐”成语典故的出处。

看来内心的贪欲和邪恶在时机不到的时候是可以隐藏起来的,温文尔雅也是可以装出来的。对金子的先“捉”后“掷”,对奢华权势的“废书出看”,实实在在暴露了华歆隐匿在心里的那种贪欲,而这一切在时机未到时是可以隐忍的,可一旦机会来临,那套斯文的面具就可以收起来了,在自己主子面前要比主子还残忍,才能得到更多的赏识!再看到后来华歆为了帮助小主人曹丕上们,暗设机关,威逼汉献帝,就更能明白他本性就是如此,以前的“渊清玉洁”、“存志太虚”不过是装出来的。

我们现在交友,不光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呀。对于那些巧妙伪装貌似高雅,实际上暗揣蛇蝎之心的人,一定要学管宁,多观察他的小动作,就可以察觉到他的内心世界。如果发现征兆,宁可割席绝交,也不要心存善念,因为禀性难移,否则你可能很受伤。

汉典成语:


割席分坐

拼音:gē xí fēn zuò

注音:ㄍㄜ ㄒㄧˊ ㄈㄣ ㄗㄨㄛˋ

解释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朋友绝交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