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条目
导航
汉典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当前位置: 通识  >  汉文化  >  開卷有益  > 正文

从“自顾不暇”,“固步自封”和“全军尽墨”说起

AIAI

这三个成词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理解和运用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三个成语的来源都比较成问题,在形成路径上似遵循相同的规律。

先说“自顾不暇”,汉典的解释是:

自己照顾不了自己。多指无暇顾及他人。 清 薛福成 《李德裕纳维州降将论》:“以 德裕 才畧,用 西川 之众,扼其吭而拊其背,使彼自顾不暇,奚敢侵軼 关中 。” 鲁迅 《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只因为本国太破烂,内忧外患,非常之多,自顾不暇了,所以只能将 台湾 这些事情暂且放下。”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用例在意义上略有差别。

后者更接近现在的常用法,强调不能顾及他人,是从帮助的角度出发。

类似的是在线成语词典的解释:

【釋義】:暇:空閒。光顧自己還來不及。指沒有力量再照顧別人。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今雖略有生機,但自顧不暇,何能另有安頓哥哥之處。” 【例子】:其以滿洲為可倚賴乎?彼~,何有于漢人。(清·陳天華《獅子吼》第七回)

而薛福成的用例强调的是需要自保,无力侵犯他人。

这个用法证实了邓拓先生在《燕山夜话》中提出的观点:

比较起来,这句成语的可靠出处,应该是《晋书》的《刘聪载记》。刘聪是两晋时代前赵刘渊的第四子,继其父自立为帝,攻陷洛阳,生擒晋怀帝,鸩杀之;又陷长安,执晋愍帝。当时晋将赵固攻河东,扬言要活捉刘聪的儿子刘粲,以赎天子。这一场战斗很激烈。晋兵企图偷渡洛水和汭水,袭击刘粲的部队。这时刘粲部下的将官王翼光看到晋兵要想渡河偷袭,把情况报告给刘粲。刘粲分析双方的形势,以为晋兵在河的那一边,惟恐地位不稳固不可能渡河偷袭,因此满不在意。《晋书》上的这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王翼光自厘城觇之,以告粲。粲曰:征北南渡,赵固望声逃窜。彼方忧自固,何暇来耶!且闻上身在此,自当不敢北视,况敢济乎?不须惊动将士也!”   刘粲因为轻敌,后来终于被晋兵打败,不在话下。光说这一段文字,乃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找到的“自顾不暇”这句成语的唯一出处,这大概是比较可靠的了。

再看“固步自封”,汉典的解释是:

故步自封。比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 冯玉祥 《我的生活》第二二章:“我一到这里就给我这样的恶劣印象,始知 老段 ( 祺瑞 )当政,只是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丝毫没有改革求进步的意思。”参见“ 故步自封 ”。

这里明确用“故步自封”来解释“固步自封”,所以我们需要看看后者的解释:

比喻因循守旧,不图进取。 梁启超 《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曾不知天地间有所谓‘民权’二字。” 田汉 《<电影戏剧表演术>序》:“故步自封的封建艺术日趋没落的过程中,在北方也是营业不振。”

一看就明白了,“故步”才是本意。

最后来看看“全军尽墨”,这些天前世劫灰兄在问这个词,baiyu兄转发的博文应该说把所有相关资料都一网打尽,可惜却倾向于一种错误的解释: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张远山先生,我在陷入“墨”的各种义项中不能明确判断时,远山先生指教曰:“俘之,然后黥之(墨面),使成役徒。”全军尽墨之“墨”义遂明。

这种解释的错误,前世劫灰兄说得很明白:

2.墨刑甚古,如此 尽墨 当是古语,而非新语。颇自相矛盾。

那么正确的解释是什么呢?

就是最简单的通假—— 墨通殁,尽墨即尽殁,所以全军尽墨即全军覆没。

至十月,正芳督筸兵千余援雒南,战败,及部将张上选皆死焉,一军尽殁将士不食已一日,遇大清兵,疾呼奋击,孤军无援,尽殁于阵。无何,升进薄倒马坡,陷殁,后军相继尽殁。

以上三条记载均出自明史,明显用于形容全军覆没。

稍微扩大一下范围,看看同义的皆殁,可将时代前推至旧唐书。

黑闼追击破之,步卒五千人,皆殁于阵,世勣与武通仅以身免。——旧唐书

由上述用例可见,用尽殁,皆殁来形容多于一人死亡,特别是在军事行动中阵亡,是比较常见的。

而“全军尽墨”的用法,正与此吻合——当然,含义从阵亡扩展到了覆没,包括投降,重伤等等,总之整体上作为成建制的军事力量不复存在。

通过以上三个成语的来源分析,可以总结出一类语言现象——同音替换及随后的“合理化”思维。

“自固不暇”本用于形容敌对双方,一方力量处于下风,当以自保为务,而不能以进犯敌人为用标。

可能因为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较少——普通人很少考虑能否进犯他人的事情,但经常需要考虑有无能力帮助他人的事情。

当“自固不暇”的固变成同音字顾时,就恰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故步自封”本义是指缺乏开拓精神,沿续过去的步伐,不能突破过去的疆域。但故字变为固之后,固的固定,不变的意蕴,与“自封”恰成呼应之势,所以很容易流行起来。

“全军尽殁”本义是全部阵亡,引申而为全军覆灭,而殁变为墨后,墨的死亡,丧事等意蕴,也恰与所要表达的全军覆灭相得益彰,所以也得到毫无质疑的接受和沿用。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加载评论 】

  • 粤ICP备10071303号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