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谈文】“臣”—与猪狗同流的东西却成了人上人
“臣”,音chen,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说文》第三意:
臣,牵也,事君者,诎曲像之形。
不用说,一看那躬身驼背的样子,就够猥琐的。
《越语》下:
勾践为宦于吴。
韦昭注:“为臣隶也。”
由此可知,古时“臣”与“隶”、“妾”是在同一品次上的。
如《秦律十八种·司空》:
百姓有赀赎债而有一臣若一妾,有一马若一牛,而欲居者,许。
这里臣被作抵押之物,臣、妾、马、牛同类。
《封诊式·告臣》:
丙,甲臣,骄悍,不田作,不听甲令,谒卖公。
在这个故事里,臣被作猪狗一样买卖。
再有,《封诊式·封守》:
臣某,妾小女子某。牡犬一。
这里臣与妾和狗是放在财产里面进行计数的……由此可知,“臣”的身份地位是极其卑下的。仅是个物件,根本不是人。
孟子早就曰了:
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可知举国的老百姓都是君主的“臣”,都很贱。
历史总在变。不可变的是“臣”的奴才属性和“卑贱”的心态,可变的是“臣”变成了专属于为君主服务的官员称谓。而老百姓却再也不能称“臣”了。
这可能要怪汉武帝,元狩年间有几个对淮南王称“臣”的人,刘彻认为淮南王只是王,只能有下人,不能有臣子,臣子是专属于国君的。于是,杀,杀,杀!
这下子,“臣”就金贵了,毕竟是只有在朝廷上当官的特殊人物才能对皇帝称臣。“臣”成了社会公职,一下子从猪、狗般的地位越居“人”上,不但富而且贵。他们对原来居其上的“民”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那嘴脸就不多说了,但对自己的主子,仍和当畜牲时一样,称自已为“小臣”、“微臣”、“山臣”、“罪臣”等等。
在战国的时候,一个屠夫都能自称“臣”,那说明当时的封建国君是认可每个老百姓都是自己的“臣民”。后来“臣”字发达了,老百姓只能等而下之。现在,一个工人或者农民,是绝不敢自称“公务员”的。
这是社会进步到老百姓不再是“贱奴”了呢,还是老百姓连做“贱奴”的资格也没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