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林之獬:顾颉刚的志愿是什么?
AIAI
金文明先生有《守护语林》的系列文章,对报刊杂志中出现的文史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以免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在下学习之余,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之余,效仿之意顿起,于是准备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些谬误也象金先生那样
作点分析纠正的工作,为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扬略尽绵薄之力。金先生的《守护语林》名字甚好,在下既有沿用之心,又
恐鱼目混珠之嫌,所以略加改动,就作《语林之獬》。
这个名字的意思,看完第一个错例的分析,读者自会清楚。
众所周知,以疑古闻名的顾颉刚先生是上世纪最重要的几位学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方法乃至具体结论,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因此《顾颉刚书话》整理出版顾先生的读书札记,实有金针度人之功,我辈后学当心怀谢意和敬意。
但是,需要指出的的是,此书一开篇,就在注解上出现了一个较严重的错误。
●顾颉刚书话 ◇读书记序【近人书话】 寒假读书记序 余读书最恶附会,又最恶胸无所见,作吠声之犬。而古今书籍犯此非鲜,每怫然有所非议,苟自见于同辈,或将诮我为狂放,惟此册是归焉。吾今有宏愿在,他日读书通博,必举一切附会,一切影响,皆揭破之,使无遁形,庶几为学术书籍、人心世道之豸①。班固蚩傅毅曰,下笔不能自休。吾每每亦然,不能简赅出之,斯则甚为惭也。其有读书所得,或印证可求,虽在小品,亦登于斯。 民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颉刚记 ① 豸,通“解”。解决。
据上文,顾先生认为古今书籍附会甚多,人云亦云之下世代相传,未得揭露。所以自己发一大宏愿,要揭穿一切一切附会,一切影响(此处影响意思不同于今天的通行义,而是指模糊,似是而非),做一个学术书籍、人心世道之豸。
《顾颉刚书话》的编者印永清先生将这个豸说成解决,完全没有理解顾先生的意思。单从语气来说,学术书籍、人心世道的解决就已经不通了。
那么,豸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獬,传说中的独角异兽。
獬豸,似牛,一角。古者决讼,命触不直。黄帝时有遗帝獬豸者,帝问何食何处,曰:“食荐。春夏处水泽,秋冬处竹箭松筠。”——说文
如下图:
今日通得的法字,其本字为灋,据说文,也从这异兽而来:
灋,𠛬也。平之如水,从水;𢊁,所以觸不直者;去之,从去。
这个异兽的特征就是辨别不直,并触而去之。
当然,它的工作范围局限在法律领域里。
顾先生的意思是,自己要象独角异兽那样,承担一个辨误除错的角色,对一个学术书籍、人心世道的不直 触而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