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蕾莎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德蕾莎
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蕾莎,看似柔弱,卻以堅毅的信仰及持恆的愛心感動世界。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而是阿爾巴尼亞人。但她去到印度以實際行動去照顧、關懷窮人、麻瘋病人、棄嬰、艾滋病人。她的故事值得我們感佩和學習。 獲獎無數的德蕾莎,最大的獎項,是來自世界每個平民百姓對她的敬仰。 一生都爲窮苦人服務,她看見那些需要關懷的窮人、麻瘋病人、棄嬰、艾滋病人,並且動了憐憫的心,她瞭解、尊重,並以堅毅的信仰及持恆的愛心對待這些被遺棄的人。 徳蕾莎修女十分瘦小,並且駝背。德雷莎身著質地粗糙的衣裳。徳蕾莎慈祥的臉上盡是農夫般的純樸,長年的曝曬風霜而長出滿臉的皺紋。徳蕾莎對於世人,象是偉大的母親。 她並不是印度人,而是歐洲人。樸素的“沙裏”下,隱藏著一個高貴的靈魂。她是最令人景仰的婦女,靠著神的恩典,她服務窮人中的窮人,彰顯着神聖的博大之愛。 她在印度的時候,就一直不穿鞋。人家就問她:徳蕾莎修女,你怎麼不穿鞋啊? 徳蕾莎說:我服務的印度大衆太貧苦了,他們很多人沒有鞋穿。我如果穿上鞋,跟他們的距離就差的太遠了。 原來徳蕾莎所服務的印度大衆,大部分都是很窮,他們都沒有鞋穿。所以她自己也就不穿鞋了。 有一次,戴安娜王妃去訪問印度,親自去拜見徳蕾莎。她突然間發現徳蕾莎的腳上沒有穿鞋,事後她給別人講了這麼一句話:我跟她握手的時候,才發現她沒有穿鞋。而我腳上穿了一雙白色的高跟鞋,真羞愧啊! 後來,南斯拉夫和科索沃爆發內戰,徳蕾莎跑去問那些指揮官:你們這些男人,到底要打到什麼時候啊?知不知道里面有很多婦女和孩子,他們逃都逃不出? 那個指揮官說:徳蕾莎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我沒有辦法。 徳蕾莎說:好吧,我去找他們。 赤腳的徳蕾莎冒着生命危險毅然走進戰區,一聽到徳蕾莎修女在站區裏面,雙方立刻都停火了,徳蕾莎告訴對方她要來救助婦女和兒童。等徳蕾莎把那些可憐的孩子和婦女帶走以後,兩方又打了起來。 這個消息傳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祕書長安南聽到後,嘆氣說:這件事,我也做不到!其實聯合國調停了好多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有停火。而當徳蕾莎修女走進去以後,雙方能夠停火,因爲偉大的徳蕾莎在戰區裏面…… 後來,徳蕾莎死了,死在了印度。 她的祖國阿爾巴尼亞希望她能夠歸葬。印度總理爲了這個事情專門打電話給阿爾巴尼亞政府:就讓她留在印度吧,不朽的徳蕾莎一生大都在爲印度奉獻。我們全國人民真希望把她光榮的軀體留下來。阿爾巴尼亞同意了。 徳蕾莎出殯的那天,她的遺體由12名印度人擡起,在這人生最後的一刻,是不是應該給徳蕾莎穿上鞋呢? 後來,決定還是不穿,因爲徳蕾莎在印度,幾乎沒有穿過鞋。 她的雙腳露在外面,身上蓋着印度的國旗,印度爲她舉行國葬。 當徳蕾莎的遺體擡起來的時候,所有的印度人都跪下了,還有印度的總理。徳蕾莎的遺體走過大街的時候,兩邊樓上的印度人都下來了,他們不能站在比徳蕾莎更高的位置。偉大的徳蕾莎死了。 一九七九年,德蕾莎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同年也獲得印度政府頒發的全國最高榮譽獎Bharat Ratna。全世界許多的大學爭相頒授榮譽學位予特蕾莎,各地也紛紛邀請她去演講。 她從未被這些虛榮迷惑,她依然穿著樸素,行爲節儉,單純地接受這些由人而來的讚美與光榮。她代表窮人發表簡單的感言,詞句裏充滿了愛與感謝。 徳蕾莎在印度,沒有任何爵位,沒有任何官位,沒有任何功名。但有人格,有愛,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愛! 德蕾莎修女一生不求名利,誠心的侍奉天主,完全在做幫助別人的工作。她不是爲獲獎才工作,也不是爲財富而努力,但是除了諾貝爾和平獎,她還得過無數的獎,比較重要的是: 1971年,教宗庇護十二世頒給德蕾莎修女 Pope John XXIII 和平獎; 1971年獲頒甘乃迪獎; 1972年獲頒印度總統博愛天使獎; 1975年獲頒Albert Schweitzer國際獎; 1977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7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1985年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美國平民的最高榮譽); 1996年11月16日成爲美國名譽公民; 1997年獲頒美國國會金牌獎。 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成爲「真福德雷莎修女」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