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萬里長城
◎ 萬里長城 Wànlǐ Chángchéng
(1) [the Great Wall]
(2) 指中國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長城。戰國時秦、燕、趙等國都修過長城,秦始皇滅六國後,爲了防禦匈奴南侵,將北方的長城連貫起來。今長城爲明代所修,全長六千七百公里
(3) 比喻國家的棟樑重臣或軍隊
吞珪既喪,壞了萬里長城,國中精銳已盡,如何是好。——《水滸後傳》
-----------------
國語辭典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西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亙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衝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
比喻國家的棟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 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明.陳忱《水滸後傳.第一二回》:「吞珪既喪,壞了萬里長城,國中精銳已盡,如何是好?」也稱為「長城」。
© 漢典
万里长城 成語解釋
萬里長城
【解釋】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出處】《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示例】吞珪既喪,壞了~,國中精銳已盡,如何是好?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二回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