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一脈相承
◎ 一脈相承 yīmài-xiāngchéng
[can be traced to the same origin;come down in one] 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指某種思想、行爲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係
-----------------
國語辭典-
由一個血統或一個派別承傳沿襲下來。《歧路燈.第九二回》:「雖分鴻臚、宜賓兩派,畢竟一脈相承,所以一個模樣。」也作「一脈相通」、「一脈相傳」。
英語 traceable to the same stock (idiom); of a common origin (of trends, ideas etc)
德語 den gleichen Ursprung haben
法語 (expr. idiom.) qui remonte à la même origine (en parlant de tendances, d'idées etc.)
© 漢典
一脈相承 成語解釋
【解釋】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指某種思想、行爲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係。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文化、思想等。
【出處】聞一多《四傑》:“如果我們再知道他們是好到如之問《祭楊盈川文》所說的那程度,我們便更能瞭然於王、楊與沈、宋所以是一脈相承之故。”
© 漢典
一脈相承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一脈相承 (成語)
- 一脈相承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ī mài xiāng chéng,意思是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比喻某種思想、行爲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係。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