騑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騑
名
(1) (形声。从马,非声。本义:旁马)
(2) 同本义。古代驾车的马,在中间的叫服,在两旁的叫騑,也叫骖 [horses harnessed to a cart]
“骖旁马。——《说文》。按,驾三马曰骖,中一马曰驾,旁两马曰騑也。”
在左骖马轭上。——《续汉书·舆服志》。注:“马在中曰服,在外曰騑。騑亦名骖。”
郑公子騑字子驷。——《左传·襄公八年》
俨骖騑于上路。——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蚍(騑马和服马。泛指驾车的马);騑驾(有旁马的车驾);騑骖(四马车驾中在辕外的两匹马)
(3) 泛指马 [horse]。
如:騑驹(小马);騑辔(马缰)
(4) 三岁的马 [a three-year-old horse]
马二岁曰驹,马三岁曰騑。——《本草纲目》
词性变化
◎ 騑 fēifēi
[gallopping] 马行走不停的样子
四牡騑騑。——《诗·小雅·四牡》
【漢典】
騑 國語辭典
名
-
古代駕車的馬,在兩旁的稱為「騑」,也稱為「驂」(一說:左驂、右騑)。《說文解字·馬部》:「騑,驂也,旁馬也。」
-
泛稱馬。《文選·班彪·北征賦》:「紛吾去此舊都兮,騑遲遲以歷茲。」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