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 | 古籍 | 诗词 | 书法 |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繁体部首索引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条目
导航
汉典 古籍 诗词 书法 通识
  • 查询索引
  • ............................
    汉字拆分查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体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说文部首索引
繁体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异体字

yě

ㄧㄝˇ

部首 乙

部外 2

总笔画 3

𠃟 𦫴 𦬀 匜 迆 𠔄

统一码

字形分析

笔顺

基本区 U+4E5F

单一结构

525

五笔

仓颉

郑码

四角

bnhn

pd

yi

44712

拼音 yě

注音 ㄧㄝˇ

部首 乙 部外 2总笔画 3

基本区 4E5F笔顺 525

常 通 标

也 基本解释

● 也

yě ㄧㄝˇ


  1. 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你去,我~去。
  2. 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一点儿~不错。
  3. 在复句中表转折意:虽然你不说,我~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4. 文言语气助词(①表判断;②表疑问;③表停顿;④形容词尾)。
  5. 表示容忍或承认某种情况:~罢。

英语 also; classical final particle of strong affirmation or identity

德语 auch (Adv)

法语 également,aussi,à la fois,même,voire

【漢典】

也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也 yě

副/ (象形。邨的本字。本义:羹魁柄)

(1) 亦表示同样 [also;too;as well;either]。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

(2)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as well as]。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

(3) 表示转折或让步 [even]。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

(4)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

(5) 表示强调 [even]。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

(6) 表示选择,还是 [or]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7) 又如:也是(还是)

词性变化


◎ 也 yě

语气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常用词组


也罢也罢也好也许也…也
【漢典】

也 國語辭典

也ㄧㄝˇyě
助
  1. 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如:「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此畫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嘆的語氣。如:「悲也!」《左傳·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4. 用來引起下文。《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孟子·離婁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

  5. 數事並舉而論時用。《禮記·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如:「你再也休提。」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7. 表示或者、還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三折》:「姦夫在那裡?姓張姓李?姓趙姓王?可是長也矮,瘦也胖?」《水滸傳·第四○回》:「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

  8.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語氣。《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唐·柳宗元〈黔之驢〉:「形之龐也類有德。」

副
  1. 同樣。如:「我懂,你也懂。」、「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強調兩事並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車的,也有走路的。」《紅樓夢·第八回》:「也不至於太冷落,也不至於太熱鬧了。」

  3. 表示強調。如:「一點也不」、「再也不敢」、「連爸媽也樂得開懷大笑。」

  4. 表示轉折。《紅樓夢·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5. 表示委婉、讓步。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漢典】
【子集上】【乙】 也·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2

也 《康熙字典》

【子集上】【乙】 也·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2

〔古文〕𠃟【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𠀤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

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又姓。明也伯先。

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

又【正韻】養里切,同迤。

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漢典】
【卷十二】【乁】

也 《说文解字》

【卷十二】【乁】
《說文解字》

女陰也。象形。𠃟,秦刻石也字。羊者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也)女侌也。此篆女陰是本義。叚借爲語䛐。本無可疑者。而淺人妄疑之。許在當時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見多怪之心測之也。从乁。象形。乁亦聲。按小徐有乁聲二字。無从乁二字。依例則當云从乁。故又補三字。从乁者、流也。乁亦聲。故其字在十六十七部之閒也。余者切。玉篇余爾切。


(𠃟)秦刻石也字。秦始皇本紀。二世元年。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爲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爲之者。不稱成功盛德。顏氏家訓載開皇二年長安掘得秦鐵稱權。有鐫銘。與史記合。其於久遠也、也字正作?。俗本譌作世。薛尙功歴代鐘鼎款識載秦權一、秦斤一。文與家訓大同。而權作?、斤作殹。又知也殹通用。鄭樵謂秦以殹爲也之證也。殹葢與兮同。兮也古通。故毛詩兮也二字、他書所稱或互易。石𡔷。汧殹沔沔。汧殹卽汧兮。

【漢典】

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ɛ˨˩˦ 唐代读音 iǎ日语读音 NARI MATA韩语罗马 YA现代韩语 야越南语 dã

客家话 [沙头角腔] ja1 [客语拼音字汇] ya1 [海陆腔] ra1 ra3 ra6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ja5 [梅县腔] ja1 [东莞腔] ja1 [客英字典] ja1 ja3 [陆丰腔] ja1 ja6 [宝安腔] ja1粤语 jaa5潮州话 ia7 a7

近代音 影母 車遮韻 上聲 野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馬韻 上聲 野小韻 羊者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歌部 ;王力系统:餘母 歌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也」 欒書缶春秋集成10008「也」 信1.039「也」 說文‧𠂆部「也」 睡.秦106「也」
「也」 上(1).孔.2
「也」 郭.成.17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对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异体字
𠃟
𦫴
𦬀
匜
迆
𠔄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

同音字
    1. 𠃒(ye3)
    2. 嘢(ye3)
    3. 漜(ye3)
    4. 㙒(ye3)
    5. 冶(ye3)
    6. 埜(ye3)
    7. 𠃟(ye3)
    8. 野(ye3)
    9. 壄(ye3)
同部首
    1. 𠄊
    2. 㐨
    3. 𠃪
    4. 㐋
    5. 㐐
    6. 𠃑
    7. 𠃒
    8. 𠄐
    9. 㐠
    10. 𠃿
    11. 乬
    12. 𠃓
同笔画
    1. 马
    2. 与
    3. 廾
    4. 彐
    5. 㐄
    6. 万
    7. 上
    8. 已
    9. 兀
    10. 饣
    11. 义
    12. 艹
小学古诗词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先秦·《孟子·告子》 《学弈》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先秦·《孟子·告子》 《学弈》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初中古诗词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咏雪》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 意 见 反 馈
  • 联 系 我 们
  • 关 于 汉 典
  • 免 责 声 明
  • 粤ICP备10071303号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汉典